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isco-plasitic Self Consistant,VPSC)是由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C.N. TOME 教授和R.A. Lebensohn教授联合开发的,最早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来经过多个版本的升级,现在已经很完善。VPSC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钢材、镁合金),各种加载方式(如单向拉伸、单向压缩、剪切、平面应变、双向拉伸等)下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演化模拟,也可以针对多相金属(如双相钢等)。

与宏观本构模型不同,VPSC不仅能够模拟变形过程中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演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模拟材料内部由于变形引起的织构演化过程,实现宏观与微观结合,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变形过程。例如对于初始随机织构的奥氏体钢,想知道其在单向拉伸和单向压缩加载条件下,其宏观流动应力和微观织构演化过程,就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用VPSC实现,结果如下:

1.png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图2

                                                               图1. 随机织构极图

2.png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图4

                                                 图2. 单向压缩过程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曲线

3.png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图6

                                                 图3. 单向压缩100%时的织构

4.png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图8                                          图4. 单向拉伸过程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曲线

5.png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图10

                                          图5. 单向拉伸变形100%时的织构

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变形过程,虽然从流动应力结果上看是差不多的,但织构演变过程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出,本文模拟的变形量达到100%,虽然实际过程中不一定会有如此大的变形量,但也足以看出VPSC在模拟大变形中的优越性!

最后,有晶体塑性模拟相关需求,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320科技工作室。

晶体塑性多晶体织构演化粘塑性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评论10条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PSC(一)的相关案例教程

热忱欢迎贵公司选派研发人员参加320科技工作室举办的《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软件(VPSC)课程培训》,此次培训将特邀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老师主讲。 一、培训时间: 一对一线上培训, 不受时间限制, 随时都能参加. 二、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以视频方式授课,工程案例讲解,答疑,技术交流, 学员需要自行准备电脑。 三、培训对象: 从事VPSC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四、培训内容: 软件程序
在之前的推文中我们使用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isco-plasitic Self Consistant,VPSC)计算了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金属材料变形过程,实现了织构演变的模拟,应力预测等。本文将介绍VPSC模拟FCC金属等通道转角挤压(ECAE)工艺。等通道转角挤压是将多晶试样压入一个特别设计的模具中以实现大变形量的剪切变形工艺,主要通过变形过程中的近乎纯剪切作用,使材
粘塑性自洽多晶体塑性模型(Visco-plasitic Self Consistant,VPSC)是由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C.N. TOME 教授和R.A. Lebensohn教授联合开发的,最早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来经过多个版本的升级,现在已经很完善。 VPSC是一种基于晶体塑性学理论的数值模拟工具,主要用于预测和模拟多晶金属材料在复杂应变条件下的宏观塑性变形行为和微观
VPSC是由加州大学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大学)的董事会与美国能源部联合开发全称VISCO-PLASTIC SELF-CONSISTENT (VPSC) 目前使用的是更新于2012年5月1日的vpsc7d, VPSC 是用 FORTRAN 77 编写的计算机代码,用于模拟多晶聚集体的塑性变形。 VPSC 全称 Visco Plastic Self Consistent,指的是特定的机械状态 (V
本期将继续介绍粘塑性自洽模型在金属变形过程的应用。如下,采用的是锆Zr合金作为研究材料,变形工艺为室温压缩至应变为1.0,模型采用VPSC8.0进行计算,分别获得了变形后的极图、滑移激活以及位错密度等数据。可以发现,原始材料的合金取向趋向于<0001>//Z方向的基面纤维织构,当材料经过室温大变形后,已经不在是典型的织构,不过根据反极图来看,主要为(10-11)<11-20>织构等。 密排六方金属
硕士/复合材料工程师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