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仿真的商业悖论

关于自主仿真,很多人说“只要我能开发个好软件,何愁卖不出去!”乍一听,这句话没毛病。细想想,这其实是个商业悖论!

以前多次提到,没有成功的商业路线,就没有成功的技术路线。任何一个产业的DNA由两条链构成:技术链和商业链,两者缺一不可。在当前的技术和市场格局之下,中国自主仿真研发的成功更多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能否成功的问题。不论开发多好的产品,只有能卖给用户才能回笼资金,继续开发新的功能和版本。

“好软件不愁卖”的相悖之处就在于:仿真软件需要与用户迭代打磨才能成为好软件,卖不出去,何谈迭代打磨?到底是先开发出来好软件还是先卖出去,这似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迷思。其实,无论是鸡还是蛋,都不是天地洪荒时就有,而是慢慢进化出来的,就像商业和技术一样,是一步步迭代出来的。所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本身就是个错误的问题。这项迷思带给我们的证悟是:没有过硬技术是千万不行的,没有商业通路是万千不行的。

仿真作为一项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相对稳定。当前中国的自主仿真之路没有必须突破的技术难题,或者说,就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还轮不到我们去解决什么顶尖技术难题。按照常规发展路线,发扬工匠精神,从零起步,持之以恒,假以时日,达到中国市场当前需求的技术能力并没有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时代,基本没有企业和资本有耐心让你假以时日。

仿真市场是典型的B-to-B市场。国外软件盘踞中国40年,经过长期的关系型营销,客户关系早已固化,那些看似潜在的客户,真相是早已被瓜分殆尽。全新进入者在触达客户方面往往具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幸运的是,在这些年的群雄逐鹿中我们没有缺席和掉队,建立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优质仿真客户基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需要认真分析新时代的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特点。

商业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营销的成功,而在于对中国工业的深刻理解。谁能为工业企业打造适用的解决方案,谁才是真正建立用户信任的企业。我们曾经分析了中国自主工业软件的四个新赛道:禁运赛道、重大民品、中小高校及非正版转正。不同的赛道应该设计不同的市场开发策略,如图3-1所示,譬如禁运赛道中的攻关工程、重大民品中的备胎工程、中小高校的产业基础打造工程等。每项工程的用户特征画像、核心诉求(刚需)、商务决策链、技术决策链、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交付实施方案都完全不同,需要专业化打造。

中国自主仿真的商业悖论的图1

图3-1. 中国自主仿真软件的商业策略

另外,中国仿真产业的开发,打造广泛的用户基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策略。中国乒乓球雄霸全球40年,凭的不仅仅是几位优秀运动员,而是深厚的群众基础。令老外抓狂的是,从中国人中随便抓出来一个,似乎都是乒乓球高手。国际仿真大鳄中最大的那只,在中国的成功秘诀是:早在20年前就成功占领了高校阵地。这让后来的竞争者直接崩溃,这就是产业基础的威力。

所以,产业基础的打造,是商业成功的重要步骤。但时移世易,模仿成功者的成功道路已不可能。现在流行“重走长征路”,但走大鳄们的商业老路,等待你的也许就是其血盆大口。那今天,留给我们的产业基础培养之路是什么呢?“基础免费,云化普及”是我们认为比较与时俱进的道路。

温馨提示:4月28日,安世亚太自主通用仿真软件PERA SIM线上技术分享会已圆满结束。您可以移步“踏雪当歌”公众号菜单栏,点击【谈经论道】-【寻真之旅】观看回放。

中国自主仿真的商业悖论的图2

作者:田锋 拥有二十多年研发、技术、管理与咨询经历,为近百家企业提供研发体系规划、建设和研发信息化咨询,是中国航空三大主机所、船舶工业某研究院、中国中车等企业的精益研发、知识工程、仿真体系建设项目总设计师,著有工业与智能制造热门图书《精益研发2.0》、《知识工程2.0》、《制造业知识工程》和《苦旅寻真》

来源:踏雪当歌 作者:田锋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