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液氧煤油发动机成功完成重复飞行试验。由此,国内首次实现了液体火箭动力系统重复使用,标志着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重复使用技术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放眼全球,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日益成熟,技术难点被逐步攻克,各国已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那么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目前有哪些型号?未来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呢?

回收复用难关多

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运载器的主要动力装置,具有性能高、任务适应强、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堪称航天运载器上最复杂的产品之一。因此,液体火箭动力系统重复使用是实现航天运载器重复使用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图1

猎鹰9火箭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离示意图(源自网络)

具体来说,液体火箭发动机想实现重复使用,需要突破多次启动、低入口压力启动、大范围推力调节、状态评估检测及健康管理、快速简化处理、高温组件结构抗疲劳寿命评估及延寿、全任务复杂力热环境预示及控制等关键技术,其研制难度远远超过传统上一次性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在世界主要航天强国中,美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动力领域的科研实力最雄厚,应用经验也最丰富。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成功研制了能够重复使用的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作为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

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使用液氢液氧推进剂,3台总共提供600多吨的推力,而且推力可在65%~109%范围内调节。这样设计是为了让航天飞机在点火和初始的上升阶段获得更大的推力,更容易飞起来并加速,而在最后的上升阶段,主发动机会减少推力,便于实现对入轨速度的精确控制。

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美国商业航天新势力承担起“重复使用,天地往返”的重任。其中,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革命性地实现了入轨级运载火箭第一级回收与重复使用。

2015年12月,猎鹰9火箭首次陆地成功回收一子级。2017年3月,猎鹰9火箭一子级首次重复使用发射。截至2022年9月,该火箭成功回收一子级130多次,单枚火箭一子级复用次数最多达14次,发射强度之高、可靠性和经济性之显著都令人惊叹。

成就猎鹰9火箭的技术基础是9台并联的梅林1D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专门为可重复使用火箭设计的,采用了液氧煤油推进剂,单台海平面推力87吨,比冲275秒,具备多次点火能力。

与传统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梅林1D发动机最特殊的一点是实现了在39%~100%范围内推力调节,9台并联则能实现总推力在4.3%~100%范围内调节,为火箭回收和重复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图2

猎鹰重型火箭的2枚助推器降落回收

此外,梅林1D发动机还被应用于猎鹰重型火箭,由27台并联构成了第一级,成就了这款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吨。自2018年以来,猎鹰重型火箭已成功发射3次,但回收工作不是很顺利,可见液体火箭动力回收和重复使用的复杂性。

群雄争锋迎挑战

纵览各国,液体火箭动力系统重复使用技术吸引着众多航天业者投身其中,不惜挑战更大的难关,追求更高的指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某型液氧煤油发动机于2021年作为某飞行器主动力装置参加了首飞试验,经检测维护后,近日成功参加了重复飞行试验任务。

此外,我国已曝光了多款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回收方案和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使用不同的推进剂和构型。一些发动机测试取得进展的新闻报道也证实,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重复使用技术正在稳步推进。

美国SpaceX公司正在全力研发“星舰”,其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60吨级。同步推进的项目则是代号“猛禽”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其最新型号的海平面推力达300吨,比冲334秒,能够实现在20%~100%范围内推力调节。

“猛禽”难度最大、潜力最优的指标是燃烧室的超高压,已超过了之前在这方面最出色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俄罗斯RD-180。而超高的燃烧室压可以让“猛禽”有更高的推重比,目前的版本达到了107:1,后续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图3

“星舰”第一级并联33台猛禽发动机

目前,“星舰”第二级已多次完成有限高度试飞,并联33台“猛禽”的第一级很快将进行全面点火测试,推动“星舰”尽早尝试首次入轨发射。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也成功研制了可重复使用火箭。新谢泼德火箭于2015年11月首飞并回收,截至今年9月12日发射失败前,成功飞行21次,并执行了6次载人飞行任务。新谢泼德火箭目前只能亚轨道飞行,使用BE-3液氢液氧发动机,而蓝色起源公司正在研发BE-4液氧甲烷发动机,其推力超过“猛禽”,计划用于新格伦火箭,开展入轨发射业务。

美国可重复使用火箭严重挤压了俄罗斯和欧空局传统火箭的市场份额,迫使俄、欧也重视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及其液体发动机。

阿穆尔火箭是俄罗斯开发的可重复使用两级中型火箭,预计将于2026年从东方航天发射场首飞。按设计,该火箭第一级可重复使用10次,并联5台RD-0169液氧甲烷发动机。在重复使用第一级时,阿穆尔火箭预计能将9.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在一次性使用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12吨。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图4

欧空局正在测试普罗米修斯发动机

欧空局在阿里安6火箭的基础上规划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第一级将采用7台或9台普罗米修斯液氧甲烷发动机。论证中的火箭构型直径分别为5.4米和4.6米,可捆绑液体助推器,进一步增大运载能力。

三足鼎立新趋势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出现,深远地改变了世界航天运输领域的格局和发展方向。液体火箭动力系统追求可重复使用,兼顾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已经成为各国研发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共识。

那么未来的液体火箭动力系统会选择什么推进剂呢?从发展趋势来看,液氧甲烷似乎成为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动力系统的主流选择。因为液氧甲烷推进剂具备比冲高、成本较低、清洁环保、维护使用方便等优点,适合发动机大规模生产和重复发射,本身也便于在太空中长期贮存,能有效减小发动机尺寸和质量。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地球与火星往返任务,液氧甲烷发动机有可能从火星原位资源利用试验中受益,潜力巨大。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图5

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

不过,液氢液氧发动机的高比冲、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高可靠性等优势仍不容忽视,在某些任务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的技术路线有可能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在未来逐渐成为主流,现有液体火箭动力系统的研发、制造、维护保障也面临变革。从效益出发,发动机有可能采用更多高强度、低重量的新型材料,创新低成本快速制造工艺,而快速多次启动性能也成为发动机的新需求。

总之,液体火箭动力系统重复使用优势明显,前途光明,不仅能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更有望开拓航天探索的新领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图6
火箭动力系统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评论0条

    暂无评论

    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复用,下一步瞄准哪儿?的相关案例教程

    2021年12月21日,南极熊了解到,国外一位名叫Jarret Gross建筑3D打印博主刚刚发布了一个关于SpaceX 3D打印最新进展的视频,他独家披露了SpaceX使用Apis Cor技术打印的首个混凝土3D建筑。这是SpaceX社区大楼建筑区的一个扩展建筑,名为The Hub,但它是在SpaceX的星际基地完成建造的设施,所以这确实是相当令人兴奋的。 △ SpaceX的The Hub建筑
    近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新型PD-8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ACS)的研发工作,仅用时一年半时间。 Rostec还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该系统将在2023年开始批量生产。” PD-8发动机是PD-14发动机的衍生型号,推力较PD-14小一些。 对抗封锁,国产化为第一要务 之所以在眼下这一时间节点公布这一消息,是因为PD-8这套“国产化”ACS系统的推出带有非常强烈的
    昨天,南极熊发表了一篇文章《全球13款金属3D打印的火箭发动机》,汇总了国内外的众多3D打印火箭发动机的案例,实际上3D打印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 本文我们继续整理一些3D打印技术在太空探索中的案例,尤其在火星探测和月球探测方面,不足之处欢迎补充。 火星探测 中国“天问一号”和“长征五号”均使用了3D打印技术 2021年5月15日,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
    严肃点,这个屁股后面的喷气管我们学名叫尾喷管,又叫排气喷管,简称喷管。其主要作用是将由涡轮流出的、仍有一定能量(势能、热能)的燃气膨胀加速,以较大的速度(一般为550~600米/秒)排出发动机,用以产生推力。 不可调节的收敛形尾喷管(固定喷口的亚声速尾喷管):结构最简单,重量最轻,广泛应用于亚声速及低超声速飞机上的不带加力燃烧室的涡喷发动机,及涡轮后燃气焓降较小的涡桨和涡扇发动机。(如WP5甲的尾
    「一周热点」 3.1-3.12 在这里 看全球航空 本周,安-255毁于战火的消息“尘埃落定”。媒体镜头中,机库硝烟未散、安-225机头坍塌的景象让很多航空爱好者梦碎,此前对“梦想”的期许与祝愿也一并化为泡影。 本期早读不再赘述安-225诞生的传奇经历,而是从航空货运的视角观察,货运市场中的安-225具有怎样独特而小众的特质。 光环之下,“跑运输”的20年 自苏联解体后就不得不赋闲的安-225,终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