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国家标准.pdf
公差
节选段落一:
面轮廓度公差线轮廓度公差
圆柱度公差
平面度公差圆度公差直线度公差全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倾斜度公差
位置度公差对称度公差同轴度公差
垂直度公差
塑 造 测 量 的 未 来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国 家 标 准
0.1
t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同
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为公差值
0.1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t 0.08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的两平行平面内
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t
1
基准线
0.2 A
A
0.1 A
A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节选段落二:
诸圆的
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在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
面上,被测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
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位于具有理论
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的两包络线之间
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公差见图a);
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公差见图b)
t
ø t
a)
A0.1
SRA
b)
0.02
SR
a)d = t
t S ø t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
应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见图a);
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见图b)
被测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球
的两包络面之间,诸球的直径为公差值
0.02,节选段落三:
如被测线与基准
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被测线应投
影到包含基准轴线并平行于被测
轴线的平面上,公差带是相对于
投影到该平面的线而言
基准线
t
基准轴线
A B 60˚
0.08 A- B
t
t
ø
基准轴线
测量平面
t
0.1 A B
C
B
A
0.2 A
0 .2 A
A
vento
行程范围 (mm):
2000 x 1400 x 1600 (单臂) ~
12000 x 3397 x 3000 (双臂)
性能指标 (µm):
U3 = 23 + 10L/1000≤ 61起
公 差
形状
形状或位置
形状
轮廓
位置
定向
定位
跳动
特征项目
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公差线轮廓度公差
圆柱度公差
平面度公差圆度公差直线度公差全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倾斜度公差
位置度公差对称度公差同轴度公差
垂直度公差
塑 造 测 量 的 未 来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国 家 标 准
0.1
t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同
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为公差值
0.1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t 0.08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的两平行平面内
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t
1
基准线
0.2 A
A
0.1 A
A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节选段落二:
诸圆的
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在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
面上,被测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
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位于具有理论
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的两包络线之间
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公差见图a);
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公差见图b)
t
ø t
a)
A0.1
SRA
b)
0.02
SR
a)d = t
t S ø t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
应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见图a);
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见图b)
被测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球
的两包络面之间,诸球的直径为公差值
0.02,节选段落三:
如被测线与基准
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被测线应投
影到包含基准轴线并平行于被测
轴线的平面上,公差带是相对于
投影到该平面的线而言
基准线
t
基准轴线
A B 60˚
0.08 A- B
t
t
ø
基准轴线
测量平面
t
0.1 A B
C
B
A
0.2 A
0 .2 A
A
vento
行程范围 (mm):
2000 x 1400 x 1600 (单臂) ~
12000 x 3397 x 3000 (双臂)
性能指标 (µm):
U3 = 23 + 10L/1000≤ 61起
公 差
形状
形状或位置
形状
轮廓
位置
定向
定位
跳动
特征项目
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