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原厂专家、教授、企业CTO、技术大咖公开讨论和一对一解答
精华回答
全部 ABAQUSAnsysHyperMeshLS-DYNA
等你来答
请问lsprepost怎么实现sph失效呀?
fem和sph为同一材料,都设置了失效关键字,但是只有solid element deleted,sph没有任何变化,请问这怎么解决呢?
deform
兄弟们,deform做旋转车削,刀具切削工件,预览的时候是对的,但是运算时候,后处理看刀具只平行移动切削了,没有回转切削,是什么原因啊
在正常计算的模型中,另装配一个part后,结果完全不同?
各位同仁好! 我最近发现,在我一个正常计算的二维圆环内压问题中,即使仅在圆环旁再用同样的part装配在旁边,被内压的圆环计算结果也完全不同了,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我的正常计算的内压圆环和计算结果 如果我就在这个圆环旁再装配一个圆环 它的结果就完全改变了 隐藏旁边这个instance后的结果 结果对比 更详细地观察到,在9-10之间的某个时刻,装配了额外部件的模型计算出现了问题,因为在9时刻以及之前
ICEPAK中如何设置多孔板?
1.冷风要穿过一个板子表面 2.板子表面有很多微孔
用abaqus轴对称做o型圈密封分析
用轴对称做o型圈密封,加大渗透压介质压力,接触压力也随之增大,这样的话,无论怎么加大介质压力,接触压力永远比介质压力大,永远不会泄漏,可是做实验已经泄露了,求助我应该怎么改啊
workbench中的dm建模
各位大佬,定义的梁截面如何进行移动啊,如下图所示,怎么移动到板下方
专家一对一
换一批
最新回答
fem和sph为同一材料,都设置了失效关键字,但是只有solid element deleted,sph没有任何变化,请问这怎么解决呢?fem和sph为同一材料,都设置了失效关键字,但是只有solid element deleted,sph没有任何变化,请问这怎么解决呢?
dyna小白:
sph粒子不失效
进行ls-dyna计算的过程中出现,1 element eroded due to strain是为什么?
不问出处:
原因:由于大应变,1单元发生侵蚀;解决方法:单元变形过大的时候,设置mat add erosion ,最大主应变0.1~0.2
材料库186号内聚力或粘聚力MAT_COHESIVE_GENERAL,想知道里面的各种参数以及TSLC这个双线性曲线怎么定义。如图所示
汴京抓鱼人:
通过手册你可以知道他们的单位组成,比如En是mpa mm,T S是MPa,GIc 是J m-2等等
文献复现中纤维的径向应力分布应该满足两个最大最小峰值,即0°,30°,60°,90°分布,但模拟结果径向应力分布,是0°,45°,90°分布,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请教大家
北望逸尘:
检查模型的材料铺层,方向,局部坐标等设置,还有模型的其他设置是否和文献一致,具体要讲清楚
激光在透明介质中的自聚焦,成丝,形成多个自聚焦焦点的仿真。 参考文献 1.Ultrafast pulsed laser stealth dicing of 4H-SiC wafer_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defect generation 2.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ingle-Po
顺利毕业2028:
有偿求解啊
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采用不共节点分离式模型,采用*CONSTRAINED_BEAM_IN_SOLID关键字实现耦合,弹体非刚体,侵彻过程中弹体前端的单元破坏并删除,若采用*CONTACT_AUTOMATIC_BEAMS_TO_SURFACE关键字设置弹体和钢筋的接触,如果弹体没有单元删除,可正常接触。但*CONTACT_AUTOMATIC好像只作用在表面,出现弹体单元删除时,弹体内部的单
LSDYNA里面定义了离散元力的输出但是输出文件里面什么都没有?
不问出处:
你定义了离散单元梁,还需要再结果输出extend选项里面设置下
纵筋与箍筋采用共节点的方式建模,出现了纵筋(梁单元)与预埋的钢板(实体单元)出现了穿透的现象,会导致模拟的结果不准确嘛?是否应该再把钢筋笼向内部再移动一些,防止发生穿透现象?
不问出处:
这相当于一开始就出现穿透了,跟你后期是否采用点面接触关系不大了,还是移动一下吧
如题,请教一下,计算buckle的模型和引入缺陷的模型边界条件,约束设置必须都一样吗,我需要一阶屈曲模态为整体变形,引入缺陷的模型在观察变形发现过早出现面外变形最终失稳,不符合实际破坏形式,承载力很低,在出现变形位置添加面外约束可以解决,但这时对应的buckle模型需要同样增加面外约束吗,但是对buckle模型施加太多侧向约束会导致前几阶屈曲模态为局部变形。所以楼主想对buckle设置要求的边界条
不问出处:
放心不会,原因有下: 1.我们理论力学中,都是假定平面外稳定(不考虑面外失稳),相当于abaqus二维分子中,线单元模型,我测试过压杆稳定,与钢结构规范吻合非常好(自己近期会有相关课程发布); 2.我用三维的有限元 Ls-dyna 显示分析,也表示最好要约束面外,否则跟实验有些对不上,有相关的动画对比,近期会发布的 3.我们一般的实际工程中,主梁上都会有次梁,或者楼板檩条啥的,也会有约束的
对复杂壳体在ansys workebench里进行静(动)力学分析,在solidworks里建模时是否要留出壳的厚度来进行建模,就是模型在ansys里赋予厚度后,是不是不能有干涉?①模型画在一个零件里是不是不用考虑厚度?②要是零件组装成装配体,零件与零件之间是不是要考虑厚度的距离
不问出处:
建议还是要考虑壳体厚度,比如圆管尺寸:320×20,建模的时候就只建立直径300的圆管(外径320—厚度20=300mm)壳体模型就行,分析的时候,再考虑如何偏置截面,尽量不碰撞
如图右边是普通钢管,左边是frp-钢复合管道,钢管用的实体单元,frp用的壳单元。仿真结果钢管能正常变形,复合钢管不产生变形是什么问题?k文件在附件。 pipe-frp.k
浩雨:
接触有问题
如今,国家在大力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但是为什么工业软件还是很薄弱,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zxkdlmu:
工业软件需要专门开发,从开发到投入使用程序十分复杂,审批及应用反锁
ansys做热仿真,能不能计算出这个物体从初始温度到加热均匀的时间,一个圆柱体,在它的圆周均匀加热
zxkdlmu:
一般的热分析就行
请问各位大神,我在做冲击仿真时候反复出现 *** Error 20209 (STR+209)和*** Error 20211 (STR+211) *** Error 20209 (STR+209) duplicate node # 0 *** Error 20211 (STR+211) reading contact segment data undefined node # 0 0 -10000
不问出处:
检查接触segment 是不是没有设置编号,或者编号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