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扩大无人机监管范围 反无人机的干扰手段有哪些?

日本正计划将重量100克及以上的无人机都纳入无人机监管范围。此举措是为了应对无人机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新增无人机飞手水平的不确定性。

日本扩大无人机监管范围 反无人机的干扰手段有哪些?的图1

根据现行的民用航空法,重量在200克以上的无人机必须遵守此前施放的规定。而重量在200克以下的无人机,在飞行高度低于150米(492英尺)时则无需遵守此规定。

这是因为,此前200克以下的小型无人机主要是作为玩具在室内飞行,这种小型无人机发动机较弱,可飞行范围小。但近些年来,随着发动机设备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情况已与先前有明显不同。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潜在风险和威胁也在扩展。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未来受无人机威胁的困扰都将成为一种严峻挑战。

根据新规定,重量在100克或以上的无人机都将受规定约束。这意味着许多在网上和市场上购买的玩具级无人机现在也必须遵守无人机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如下:

未经允许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50米

禁止在机场附近飞行

禁止在距离人员、建筑物或车辆30米内飞行

禁止在夜间飞行

需保持无人机一直在视线中

禁止运输危险物品

禁止在东京的任何公共园林飞行

禁止在人口稠密地区飞行

禁止在节日和活动时飞行

禁止在限制空域飞行

只要遵循以上法则,轻量级无人机(200g以下)即可正常飞行,无需获得无人机的驾驶许可证。不过,政府正在朝着这样的未来发展。未来,所有无人机在合法起飞之前,飞行员都必须获得认证,无人机也必须进行注册。政府将保留一个注册表,其中包括飞行员的姓名和地址。预计至2022年,这将会成为强制性规定。

因为黑飞无人机的猖獗,“反黑飞”市场逐渐起步、走上正轨。

业内从事反无人机应用的专业人士表示,当前国内的反无人机技术还处在摸索阶段,无线电劫持技术由于各无人机厂家对无线电信号进行了加密处理很难实现,而黑客技术由于门槛较高不易商业化,因此当前所采用的技术主要以干扰阻断为主。

信号干扰

目前,对无人机的控制多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过向目标无人机发射大功率干扰信号,对控制信号进行压制,就可以迫使无人机自行降落或返航。

GPS欺骗

目前,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消费级无人机都会首选GPS导航来进行飞行控制,而民用GPS信号是非加密的,这就留下了可利用的空间。GPS欺骗的主要原理就是向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发送虚假的地理位置坐标,从而控制导航系统,诱导无人机飞向错误的地点。

无线电劫持

现在,无人机使用的控制信号大多在1.2GHz、2.4GHz、5.8GHz等常规民用频段,随着Arduino和树莓派等开源硬件的快速发展和软件无线电(SDR)技术的流行,普通爱好者也可以利用从网络买到的硬件和从论坛获得的软件源码模拟遥控器向无人机发送控制信号,并覆盖真正遥控器的信号,从而获得无人机的控制权。

黑客技术

很多无人机为方便用户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操控,直接使用Wi-Fi进行交互。这样一来,一些在互联网中已经很成熟的黑客技术就可以直接应用在无人机上。

从上面技术分析可以看出干扰上行信号更为有利。恰巧上行信号通常是遥控信号,直接关系到对无人机的操控,如果上行信号被干扰,无人机将失去即时控制,只能按照程序预设的步骤运行(通常是降落或者悬停)。

武锋智慧频谱反无人机系统

武锋技术研发的“察打一体”系统通过无线电探测、无线电定位等技术侦察无人机;自主学习无人机信号,可以识别未知特别是组装无人机;采用无线电干扰阻断无人机通信或干扰无人机导航系统,不仅可以精确定位入侵无人机位置,还可以对入侵无人机进行精确打击驱离。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360度无死角侦测,超前预警反制无人机。无人机侦测系统不发射任何电器信号,也不会暴露位置信息。在安防系统实现了新跨越,弥补了之前空中入侵没有防范系统的安防漏洞。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