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CAE仿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从事CAE仿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图1

从事工程仿真(CAE)软件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老猫电磁馆

一位资深老CAE工程师的十年工作感悟随笔。

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是用来谋生的手段,顺便能实现点自我价值,找到点成就感就更好了。

现在的社会发展实在太快,快到两年前的很多技能,现在看来,都需要推倒重来。正如我所从事的行业,软件仿真,在现代精细化分工的洪流中,我到目前为止,都无法给身边的除了工作圈之外的朋友和家人说明白,我的工作到底是做什么。以至于后来,我都不再尝试给他们解释我的工作,而只是说,从事软件有关的工作,然后他们就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表示好像懂了。实际上,我知道,他们并没有搞清楚我是干什么的,只是话题就此打住,多说无益了。

就这样的一份工作,兜兜转转干了到目前已经10年又8个月,这在人生来讲,也不算短的一个时期,回头看来,很多感触。聊记几笔,权当是给自己步入社会这最初也最重要的十年一个小结吧。当年迈老去,回首往事的时候,有些许文字可帮助记忆,也是极好的。

从事CAE仿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图2

回头望,每一天都是值得的

理想中的工作

大学没毕业,找工作那会儿,就听到一首打油诗,用来形容好工作的状态: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领到手抽筋。
逢年过节要奖金,别人做事我加薪。
喝茶看报好开心,副业兼差薪照领。
秘书美丽属下拼,有过你扛功我领。
欧亚美非加南极,出差旅游任我行。

事实是,我知道,没有这样的工作。后来慢慢知道,即便是富二代的世界,也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付出与收获终归是成正比的。

然后,接受现实,好好工作吧。开始了所谓CAE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从事CAE仿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图3
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极大的随机性,可回过头去看,似乎又是注定的

第一份工作

由于跟学校签有不公平条约,我无法随便找工作,因为我手上没有学位证,而是直接寄给前学校。(所谓委培生)所以,一直也都没有主动去找工作,只面了很少几家公司,比如当时来势汹汹的华为、中兴等,还在同学的同学任招人大使的一家公司提交了简历,还记得那家公司叫HYT,现在也不清楚其发展状态,都进入了各个公司的最后一轮,就差签约了。好歹也算是对自己学业的认可吧,没白读那么多年。

最后,结果都一样,因为没有三方协议,没法签约。我也不是特殊人才,大公司无法给出特殊照顾非要招我,我也没到非要这家公司,先掏违约金废除定向协议的地步。于是,都不了了之了。

唯有HYT给了我offer,小公司就是更看重人才吧(偷笑),工作地点是深圳,这一点我很喜欢。从本科开始,工作地点向往的就只有深圳了。那里蓝天白云,碧海椰树,温暖湿润,更重要的,扑面而来的欣欣向荣的高新气息,我很喜欢。

但是,造化弄人。

在我目前为止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大方向的选择,都是随波逐流,随机而又必然,感觉命运般不可违逆。

  • 高考:志愿一直是北京,长沙,武汉的师范类院校,原因是父亲希望,省学费。但是,高考发挥不理想,北师大是指望不上了,仓促间,第一志愿只能往边远地区看,最终在同学的建议下,填了一个自己之前根本都没听说过的学校,好歹是电子类的所谓好学校,以至于我第一天去报到时,心里的失落感可能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远远没有《北京夏天》里面那么美好,那么现代;

  • 考研:由于家里的关系,我一心想着毕业后,赶紧去广东,去深圳找个电子厂,打工,好快点赚钱。毕业之前,大四是我最轻松舒服的时刻,所有的课程基本上都修够了,不打算考研不必复习功课,不必每天6点就起床去图书馆占座位,太闲了,每天跟准备出国的兄弟一起“自习”,他学GRE,我练字。对,没错,就是练字!(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抓紧时间学好某些技能,比如英语,比如网球,比如驾照。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我这么闲适的过完了整个大四学年)。万万没想到,保研名单上有我。站在十字路口的我,手足无措,四处求助。好在,父亲在经受很大压力的情况下,最终决定支持我完成3年的研究生学业,家里亲戚的借款晚还几年(对此,我一直都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也只有自己能真正懂得有多珍贵。)就这样,阴差阳错的,我居然还读了研。

  • 工作:按照保研的条件要求,我是定向生(我们那届刚好高校扩招,学校需要大量师资,基本上保研的同学都是学校委培,要么就得不到保研指标),毕业后需要回学校任教。这也是我为啥拿不到学位证的直接原因。可回学校,对我来讲,赚钱太慢,我等不及。所以,总得去试试运气。于是也试探性找了些工作,如前述,在此不表。最终,同学因为已经签了上海一家公司,成都的工作无法再签,就推荐我去。然后我就去了,然后我就进了这家公司,开始了作为软件仿真行业工程师的职场之路。

这一路走来,谁能说,不是命运的安排?

作为技术支持,刚开始因为业务不熟,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研究学习,提高各项技能,会辛苦点。但是随着时间积累,过了2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到了一个轻车熟路的状态。由于所支持的软件,市场专一,客户群小,慢慢的,工作也就感觉比较轻松,基本都不存在晚上要加班,周末要加班的可能性。日子过的还算安逸。

一晃就是5年。

从事CAE仿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图4
没有变化,是最可怖的状态

换工作

到现在,回首过去,我会感觉,没有变化是最可怖的状态!

还好,我没有继续这样过下一个5年。由于外部原因,我被迫接受了变化。移到上海,离家千里,如果年轻几岁,同事大家呆一起,也挺开心,可家不在那边,这无法持续。最终,半年后,选择了另一个机会,回到了成都,也就是现在的这家公司,继续另一个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

换了公司,一方面是因为环境,软件各方面的因素需要熟悉和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工作风格,明显感觉工作节奏加快。第一年晚上加班是常态,主要是用于学习熟悉新的技术和产品。

作为仿真软件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深知,这个行业的知识需求实在是大,各种算法,各种理论,各种工具,甚至包括写作技巧。

太多的new feature需要学习,太多的ppt要看,太多的proposal要写,太多的presentation要做,太多的差要出。

繁忙的工作,似乎永远都是。可现在回过头去看,谁又不是如此过来的呢?

好的工作状态

但是,反而是在这么繁忙的紧张的工作之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好的工作的状态?

经过了几年的职场历练,加上中途的被迫变动,使我深深懂得,在职场,你只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随时准备着战斗!你要感到一种紧张感,感到一种充实感,感到自己越来越职业,才能感觉到所谓的安全感!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现在越来越分不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似乎在现在的公司,大家都是这样。你经常可以看到晚上11点后,还有人发邮件,凌晨偶尔也有,周末,微信群里还在讨论问题,只能说,都太拼了。

看了不少职场修炼的书,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想上班时间之外就不处理工作事宜的员工,一定不会有发展空间的。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回望四周,最辛苦的,不分日夜为工作奔忙的是哪些人?老板们最忙。

慢慢的感觉自己也接受这种偶尔的加班和休息时间处理邮件了,而且感觉似乎比上班时还更高效一些。虽然接到客户打电话打扰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不太情愿。

晚上及周末

总有那么一些用户,没日没夜的干不完工作,比如HW,比如某某单位,晚上9点给你打电话都算是很早的了。这不,刚又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先是微信,我想几句话回了也就回了,不碍事。然后就直接电话打过来了,我接还是不接?

当然,最终我还是接了。

混口饭吃,客户满意度很重要。
正好,我也没啥事,接个电话,就当是陪人家聊会儿天好了。
瞧我心态多好!(没办法)

从事CAE仿真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图5
抬头看天,低头看路,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

换个角度

实际上,你仔细观察下周围的人,会发现,大家都比以前更忙,更拼!

以前一直流行一个说法:找个研究所养老!

似乎研究所是很闲很舒服的,随便混混就可以了。十几年前,可能是这样。现在,却未必。由于工作的关系,跟很多研究所的客户打过交道。“大干一百天”,“大干365天”,如此之类的标语随处可见,加班加点的事情也常有,比如“611”,一周工作6天每天11个小时,我们处于一个“效率至上”的年代。

从我的工作上来看也会发现,晚上9点,会经常收到熟悉的客户的微信咨询,晚上11点,偶尔有,周六周日,经常有问题。前面的那个咨询问题就是客户昨天问的,今天下午刚给他发了邮件答复。心想,他可能着急等着……

下一个十年

都说外企有40岁危机,或许有,感觉也会有。

可不管如何,只能面对,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时代的进步,都是以年轻人的青春作为支撑的,中年人,除了进入到一定层面的人,终究会被时代淘汰……,说起来感觉好悲凉,可事实就是如此悲凉啊!

加油吧,叔们!(再也不能叫自己骚年了,哭!)

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唯有自己可以规划,提升自我,持续学习,好在这依然是一个厚待人才的时代


(5条)
默认 最新
我也想说一下,我做了8年的结构设计,干了7年左右的仿真工作。我的本事是3个博士教的,不是什么硕士。设计的人话语虽然多,但是他们遇见像这类人。有时候,他们会产生极大的怀疑。因为他们最怕的是实验过不了。但是,向我碰到的仿真工程师对结构又不是太了解,一直被这帮结构的,不停的否定。导致后期仿真工程师都没有信心去做工作。原本是个简单的仿真,给结构设计的说成有多难有什么解不了的结。有时候,结构设计工程师太自信了。出了问题,只要仿真,能力不足也不谦虚。我一个设计了上百个产品,项目进行投产的人,居然还要看一个工作3,5年的脸色。那种嘴脸真的不想看,有时候也真的无话可说。好了,不发牢骚。只想和大家说一声,大家一起努力吧。
评论 点赞
职业10年,还能保持如此心态,我认为编主是非常成功的,加油!
评论 点赞

查看更多评论 >

点赞 19 评论 7 收藏 25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