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


软体驱动器具有弹性、可连续变形、能顺应复杂环境以及具有高的安全性等诸多优势,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人造肌肉、生物医学和能源收集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如医疗机器人等),软体驱动器应同时具备如下特性:(1)小型化以实现对有限密闭空间的最小侵入性访问;(2)“开”和“关”的状态具有较大的性能差异,既足够软以顺应各种几何环境,又足够硬以便能执行各种任务;(3)具有优异的驱动性能,如高能量密度、高驱动应变、高驱动应力和大举重比等;(4)可编程的变形能力。若具备上述特性,软体驱动器便可在执行任务时(如靶向药物递送/释放和微创手术)灵活地适应可能遇到的复杂和动态环境。然而,受限于设计和制造方法的不足,软体驱动器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上述四个特性。

近日,王立秋教授团队通过将仿生学设计和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实现了 “刚柔并济”的微型软体驱动器。仿生设计原理结合了海参真皮和植物卷须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分别实现了“刚柔并济”和可编程形变的独立调控和协同设计,提高了软体驱动器的整体性能。液滴微流控技术实现了微纤维型软体驱动器的精确制备。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1

图1. (a-c)仿生驱动器的设计灵感,分别结合了海参真皮(a)和植物卷须(b)的性能;(d)驱动器变形的示意图;(e)微流控技术用于制备微型驱动器。(a)中海参照片作者为François Michonneau,按照CC BY 3.0许可使用,(b)中植物卷须照片作者分别为W. Carter(上,CC0,维基共享资源)和Jon Sullivan(下,维基共享资源)。


该仿生软体驱动器呈微纤维状,内部嵌入有序排列的不对称微颗粒条带。微纤维由海藻酸盐和硅藻土复合材料构成,海藻酸盐对湿度变化进行响应,硅藻土用于增强海藻酸盐水凝胶网络。不对称微颗粒材料为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PTA),对湿度不响应。当环境湿度变化时,不对称微颗粒两侧的微纤维产生不同程度的体积变化,从而发生形变。


驱动器在吸水和脱水状态下呈现出极大的机械性能差异,其杨氏模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刚度等性能变化程度高达20-850倍,实现了刚柔并济的特性。因此,该驱动器可输出优异的机械功,其做功的能量密度、驱动应变和驱动应力分别超过天然肌肉4倍、>2倍和>30倍,并实现了高达17000倍的举重比(举起的载荷与驱动器的质量比)。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2

图2. (a)做功的能量密度和举重比;(b-d)提起重物;(e)驱动应变;(f-g)驱动应力;(h)驱动速率;(i-k)微型抓手。


由于其独特的核-壳结构设计,软体驱动器的形变程度在局部和全局尺度下均精确可调。利用微流控技术改变微纤维和微颗粒的几何形貌和尺寸,可进一步实现不同类型的可编程形变,如弯曲、扭转、收缩、滚动及其各种组合等。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3

图 3. (a-d)四种基本形变:弯曲、扭转、收缩、滚动;(e)不同形变的组合;(f)模拟植物藤蔓;(g-k)可逆形变。


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通用的方法来设计和制造新型软体微型驱动器,相关成果以Bioinspired Soft Microactuators为标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朱平安博士,目前为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通讯作者为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共同作者还包括哈佛大学Michael AizenbergJoanna Aizenberg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8558


相关进展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热水超疏表面新突破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CS Nano:液滴微流控精确调控微米马达新突破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从跳虫表皮获得灵感研制出防水防油材料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4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5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6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AM:“刚柔并济”仿生微纤维驱动器的图7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