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在外界刺激作用下逐渐破碎为低分子量聚合物链或小分子,这一降解过程的表征长期以来都通过测试塑料的质量和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然而,当塑料在不均匀降解的情况下,这些笼统的表征方法是有误导性的。研究人员探究了一种极端形式的非均匀降解情况:在化学和力的共同作用下,塑料在降解过程中,裂纹因降解而优先发生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可降解塑料中,裂纹在外加载荷作用下被打开,其尖端暴露于化学作用的侵蚀下,使裂纹的扩展速度远超均匀的降解速度,因此可降解塑料在降解过程中,其易于发生开裂而被破坏。

可降解塑料在聚合物工业兴起后不久受到极力的发展,以取代不可降解的塑料,起到减少塑料污染的作用。可降解塑料在包括臭氧、水、pH、酶、机械负荷和温度等刺激下逐渐分解成低分子量聚合物链或小分子。在塑料的使用过程中,往往能够观察到不均匀的降解发生,例如被植入的可降解手术缝线长期受到预紧的张力,其降解过程往往出现大量裂纹,再由裂纹扩展而发生断裂。研究人员选取常用的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了可降解塑料在非均匀降解过程中的裂纹扩展规律。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1

图1. 可降解塑料PLA的水解示意图。(a)PLA聚合物链中的酯键裂解成羧酸和醇端基,形成两条悬浮的聚合物链。(b)在PLA的裂纹尖端,酯键的水解使裂纹进一步扩展。


通过进行撕裂实验,他们对PLA在特定环境中不同能量释放率加载下的裂纹扩展情况进行测试。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能够清晰的观察到PLA的裂纹扩展情况,从而揭露各方面环境因素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2

图2. PLA撕裂试验。(a)撕裂试验示意图。(b)撕裂试验装置。PLA薄膜放置在一个保湿环境盒中,通过恒定重量悬挂施加固定载荷。通过光学显微镜记录裂纹的扩展过程。(c)在pH = 12的碱性溶液中,裂纹在10min内扩展了4.5 mm,裂纹长度随时间均匀伸长。


撕裂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能量释放率加载区间内,裂纹扩展几乎不随外载的变化而变化。而环境的pH值变化却能够使裂纹的扩展速度变化几个数量级。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3

图3 载荷与pH对裂纹扩展的影响。(a)将PLA膜浸在pH = 12的不同载荷下(能量释放速率:1100 - 1450 J/m-2)。裂缝长度随时间而增长。(b)不同pH溶液中裂纹速度与能量释放速率的函数关系。


上述实验结果的可能归结于均匀降解与裂纹尖端局部非均匀降解的差异。当PLA表面的聚合物链被水解分解时,悬浮链或聚合物碎片不溶解,但却无法承受大的机械载荷。表面上的聚合物碎片将会抑制水分子到达下面的新鲜PLA层,从而抑制降解。然而,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将于裂纹尖端产生应力集中,撕裂已降解PLA产生的碎片层,为水分子到达下面的未降解PLA表面创造一条路径。一旦载荷足以撕裂碎片层,由裂纹扩展引起的局部降解速率将显著增加,远远快于均匀降解的速率。因此在可降解塑料中,一旦具有非均匀的降解受力区域,其裂纹扩展速度将超过均匀降解的速度,材料将更容易因开裂而破坏。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4

图4. 表面均匀降解与裂纹尖端局部非均匀降解。(a)一个水分子必须通过碎片层才能到达未降解的PLA表面。(b)在裂纹尖端,碎片层被撕裂,一个水分子很容易到达下面未降解的PLA表面。


该研究工作最近发表在Engeering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杨栩旭副研究员,共同作者还包括哈佛大学Jason Steck博士杨加伟博士(现为波士顿儿童医院,麻省理工博后)和王叶成博士(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ng.2021.02.009


相关进展

哈佛大学锁志刚院士与西安交大唐敬达副教授《Matter》:抗疲劳复合水凝胶,模拟生物心脏瓣膜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在软材料韧性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美国两院院士锁志刚教授在西安交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 今晚9点有直播访谈

美国两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分享拓扑粘接方面最新进展| 视频回放

南科大软体力学实验室与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团队合作《Adv. Mater.》:具有复杂构型的水凝胶离电器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可降解聚合物中裂纹扩展‘超车’降解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可拉伸粘接的系统表征方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软材料粘接强度与韧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拓扑粘接新进展:快速强韧拓扑粘接剂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纳米颗粒-弹性体复合材料助力可拉伸驻极体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针对不同聚合物网络的双底漆粘接方法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水凝胶-弹性体器件中的等离子现象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聚合物网络刚度-疲劳门槛值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徐明龙教授课题组合作研发应用于全牙列动态咬合力测量的柔性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JMPS》:抗疲劳橡胶弹性体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弹性耗散对软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Materials Today》:抗疲劳材料设计一般原则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瞬时强韧非共价粘接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Robert D. Howe教授课题组合作:应用于软机器的贴附式大变形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可聚合、交联和表面粘接进程分离的新型水凝胶漆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玻璃态分子链拓扑装订——强粘接低疲劳的透明可拉伸界面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浙江大学汪浩教授EML:一种凝胶脑机接口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网络缺陷对软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水凝胶的可降解强韧粘接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软机器实验室研发出磁凝胶形状控制技术

哈佛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Adv. Funct. Mater.》:研发软结构复合3D打印中的强韧粘接技术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光响应可拆卸粘接技术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设计分子拓扑结构达到强力干-湿材料粘接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共价拓扑粘接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 “水凝胶粘接:一种高分子化学,拓扑结构,和耗散机制的协同作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水凝胶的疲劳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和麻省大学Ryan Hayward课题组:毛细弹性褶皱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PNAS》:设计高韧性、低滞后性的可拉伸材料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贺曦敏教授和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合作:高性能水凝胶化学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可拉伸密封层:同时实现可拉伸,低韧性和低可透性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Joost J. Vlassak 教授合作研制高度可拉伸、抗冻韧性水凝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水凝胶离电器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含水材料拓扑粘接法“分子缝合”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软材料原位粘接法:适用于性质各异的软材料、任意加工工艺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双网络水凝胶疲劳断裂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基于水凝胶的可拉伸液晶器件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韧性水凝胶疲劳断裂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5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6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7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容易开裂的可降解塑料的图8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