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马丽春课题组:通过构筑具有刚性-柔性分层结构的优异的多级梯度模量界面层改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比刚、高比强、易于加工和耐高温等优势,而广泛用于国防武器、航空航天、汽车、高铁、高档民用制品等领域中。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粘合对于复合材料的整个机械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出色的界面可以确保应力均匀传递并防止进一步的裂纹扩展。然而,碳纤维表面光滑,且呈化学惰性,导致纤维与基质之间的吸附和润湿性差,并且应力不能确保从基质均匀地转移至碳纤维,导致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弱。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为了更有效的提高碳纤维/树脂基体的界面粘合性能,通常选择支链大分子(PAMAM,POSS,APS)与纳米粒子(GO,CNTs)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构筑“柔性-刚性”多尺度增强结构。然而,存在以下科学问题:(1)支链大分子的位阻效应导致纳米粒子在碳纤维表面的接枝密度低,从而限制了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机械啮合作用、化学键合作用和相容性。(2)纳米粒子的模量远高于基体,难以及时彻底地消除界面区域的应力。通常,碳纤维和基体之间的最佳模量匹配有利于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强度。然而,很少有工作阐述多级梯度模量中间层以及它们如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产生有益影响。
图1 CF-GO-PA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示意图.
图5 (a)CF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IFSS和ILSS以及(b)界面区域的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www.cjps.org/article/doi/10.1007/s10118-021-2549-4?pageType=en
来源:高分子科学
相关进展
中科院化学所范琳研究员课题组: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长时热氧化降解过程模拟--多步降解行为与动力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