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V对行业的影响


来源 |    侯哥工作感悟  
知圈  进“电子电气群”请加微13636581676,备注架构

SDV究竟对主机厂和各类供应商,以及这个生态链上的各个Stakeholder究竟有啥影响呢?今天就接着来畅想一下。

首先还是扯得远一些,从所谓的正向开发谈起。现在国内的主机厂都在谈正向开发,好像不谈就落伍了一样,但是正向开发的意义究竟是啥就不知道大家理解的怎么样了?

V模型相信搞工程的人都知道,尤其是零部件行业,软件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但是,作为处于汽车行业生态链的的顶端的主机厂却少有这么搞的(此处主要说的是国内的主机厂)

为啥呢?造汽车这个事情太复杂。以前总是听说汽车是民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没啥特别的赶脚。直到自己进入了主机厂才明白这个明珠的称号真的不是吹的。 整车几千个零部件总成,要逐一的设计出来,找到愿意参与的供应商,让他们按时的交样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再加上还要一个月能够生产出来至少几千辆车,然后送到全国各地的用户手中,想想就很头疼。造出来车相对容易,只要有钱就行,但是要造出来能够卖出去的车,还要赚钱就是难上加难了。

在这个行业越久,就越有敬畏之心。以前看到过好多的骂中国汽车行业的文章,主要观点是中国的市场换技术的结果是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世界品牌,满大街跑的还是合资车居多。我也不想说人家是错的,毕竟从现象上看是这样的。可是,大家是否想过, 如果没有这些合资厂,中国的汽车行业现在是啥水平呢? 估计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厂都不会有。

为啥呢?没有这些合资厂进来,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怎么造车呢?哪来的那么多做过汽车相关工作的人呢?哪来那么多的国际一流的供应商呢?没有足够多的的有经验的汽车人,没有好的供应商,就不可能有可以和合资厂竞争的吉利、广汽传祺和长城们,也不会有越来越便宜却越来越好的车让大家买。我们还是要感谢合资厂, 虽然他们在中国赚了很多钱,但是也的确教会了我们怎么造车, 只是我们学到的还不够多而已。(说了这些话,已经准备好被喷了,不过who care?)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办法。 顺便再说一下供应商的问题,虽然我们的民族品牌用的也都是和那些国际大牌车厂差不多的供应商,但是我们对他们的控制力或者影响力还是很弱的,因为他们来中国建厂的最初的动力都是为了给那些合资厂配套,那些国际一流的主机厂比如说ABB们,他们投了巨额的资金来让博世、大陆们来搞研发,意图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对这些Tier1门来说,搞出来的东西只卖给ABB门们还是不能让他们满足的,资本主义注定是逐利的, Tier1们肯定要尽可能的把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变成利润, 所以就会把一些ABB们不禁止他们做的东西变个样子拿出来卖给中国的主机厂们。

在本土品牌做过的人都知道,那些大牌供应商有时候好像比客户还牛,爱要不要。为啥?因为本土的供应商还没有那个实力去取代他们。而他们所买的很多东西的最初的研发费用也不是我们给的,我们只是沾了那些合资厂的光而已。人家当然不鸟你了。这个现象只有当我们本土的供应商能够真正和他们抗衡的时候才能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的本土供应商啥时能去KO他们呢? 只有当本土的主机厂能够自己明确知道做啥而不是只去模仿的时候。啥时我们才不再把模仿当主要的研发工作呢?只有当本土主机厂真的按照V模型搞正向开发的时候。啥时才能真正搞正向研发呢?自己的积累足够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啰嗦了,是不是跑题了?)。下面赶快说一下啥时是我们自己积累足够的状态,要不就要掉粉了。

SDV对行业的影响的图1

还是从上面的V模型接着说。V模型的起点是需求,对于整车来说需求有两个: 一个是功能,一个是性能(车厂内部一般称作属性)。 功能是用户可见或可以感受到的车辆可以提供的东西。比如说制动就是一种功能。遥控解锁也是一种功能。功能是需要设计的,从功能设计到系统设计,再落实到零部件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积累。

功能要转换成一个个对系统的需求,系统的需求要转换为对零部件的软件和硬件的需求,供应商拿到软硬件需求之后才能开发 。而功能设计和系统设计本质上都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尤其是系统设计,需要按照IPO的逻辑模型来逐步分解。当各种模型建好之后,就是把这些个软件模型分散部署到各个物理实体中的工作了。这个时候IPO的I、O可能会变成一个个控制器的实体的I/O口,也有可能是一个个总线上的消息。

理解了上面的正向开发思想,就可以明白:如果整车厂不能详细的给供应商提供每个IPO的详细设计,不能去给出各个控制器之间的详细的关联关系,而是像以前一样依靠供应商来完成,把控制器当成是黑盒子或者灰盒子,那么供应商就可以继续依靠这个盒子中看不到的东西来多赚一些钱。可是一旦一个主机厂能够提供这个里面所有的详细设计,那么生产或者开发控制器这个事情就是一个体力活了,就变成了富士康们可以做的事情了。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SDV对行业的影响的图2


首先,主机厂为了完成能够设计出所有IPO模型这个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是高素质的人力。博世、大陆们可能就要被富士康所取代了。


这么大的变革至少短时间是无法变为现实的,长时间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多是主机厂变大一些,零部件行业再重新整合一下而已。

为啥呢?

首先,汽车行业涉及到的技术太多,尤其是电子领域,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硬件生产已经很复杂了,需要大量的人力,再加上各种复杂的技术应用,比如说自动驾驶的图像处理、数据融合算法、车联网的各种通讯技术等等,都不是主机厂可以搞定的,我们本土的搞不定,ABB们也没有办法全搞定。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投入那么多钱来搞这么多的研发。

主机厂和供应商一定是分工合作的,只是到了SDV的阶段之后,主机厂因为自己掌握的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多,话语权会变大。掌握各个领域的一些新的技术(模型)的供应商,更多会去卖算法或者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

前面说的太零散了,总结一下:

主机厂:
掌握核心科技(如某空调企业一样)的主机厂,因为从功能到系统的模型积累都已经有了,在硬件标准化之后就可以把原来由零部件供应商赚取的部分利润自己留下了。而且可以快速的更新迭代,拉开与没有核心技能的主机厂的差距。
而那些没有核心科技的主机厂,要么继续在低端领域徘徊,赚着微薄的利润,要么就被别人吞并或关门。

零部件供应商(特指控制器类的供应商):
可以有几种出路:
1,靠研发新技术卖给主机厂赚钱。
2,替主机厂打工,成为外部服务商。
3,靠生产硬件赚钱,成为代工厂或标准件生产商

非Tier1的供应商:
1,为没有核心科技的主机厂提供各种开发服务的,如:各种咨询或提供工程服务的公司
2,开发各种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的
3,软件公司或者各种相关的工具链开发的公司也会大发展

V2X的运营商或者相关的设备的提供商应该会赚很多钱,或者出现几家巨无霸。很有可能是中国移动、联通和华为之类的公司转到这个领域来。因为这比卖通讯设备赚钱可能更多。

SDV对行业的影响的图3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