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msol的针刺皮肤皮下药物释放仿真分析

开放群:566811107(资料多,不仅限交流)

群一:836281296
群二:594368389  
群三:1080606488        
群四: 678357196      
我的qq: 209870384有兴趣的可以加我,交流模型。

      采用comsol的力学、传热、物质传递物理场耦合完成针刺皮肤皮下药物释放仿真过程。其中皮肤采用粘弹性kelvin-Voigt本构来完成,皮肤组织的撕裂应用粘附、剥离。


       微针插入皮肤内部,并稳定保持一段时间以便让温度上升。 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释放药物,具体动图如下所示。

皮肤应力分布:

应力.gif

皮肤和针的温度分布:

温度.gif

皮下浓度释放分布:

浓度.gif


有兴趣的,加我交流模型。


COMSOL生物医学针刺皮肤药物释放载体材料皮下药物释放

基于comsol的针刺皮肤皮下药物释放仿真分析的评论0条

    暂无评论

    基于comsol的针刺皮肤皮下药物释放仿真分析的相关视频课程

    基于comsol的针刺皮肤皮下药物释放仿真分析的相关案例教程

    锂电池针刺实验 针刺实验正是为了模拟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的情况而设计的安全测试,下图为日本早稻田大学的Tokihiko Yokoshima等人采用计算机断层扫面技术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针刺全过程【2】。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到当钢针进入到电池内部0.2mm时,电池内部形成了第一个短路点,由于短路的发生电池内部开始产气,同时电池电压也下降到了3.6V,同时钢针的曲率半径液从20um增加到了100um,这主要是
    随着十年前凝聚态材料中巨电卡效应( Giant Electrocaloric Effect)的发现,如今电卡制冷技术从材料端到器件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成为顛覆性创新研究热点。由于无需依赖压縮机目躯动电场能容易回收,电卡制冷器件轻便、无噪声、易集成,因此有望应用在传统技术以满足的一些新需求、新领域中,例如:可穿戴热管理器件、(数据中心)芯片原位热管理、电动汽车低能耗热管理等。 电卡效应是凝聚态材
    Comsol 锂电池电化学拟合的一种方法 测试电池在温度为5℃~55℃,每次间隔10℃,共6个温度点;SOC为0~1,每次间隔0.1,共11个SOC点;放电倍率为0.25,0.5,0.75,1,1.25,1.5,1.75,2,共8个充电倍率;构建方法如下: (1) 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二元多项式拟合理论,对给定充电倍率下,将R拟合成关于T和SOC的二元多项式函数,如公式1所示,同时将该拟合方法拓展
    激光脱毛利用现代激光技术不仅可以达到永久性脱毛或推迟毛发再生时间的目的,还可避免和减少传统脱毛技术的缺点。通常脱毛采用810nm激光入射光能在组织内不断散射和深入,借助毛囊的吸收系数远高于周围组织,毛囊黑色素快速吸收光热转化为热能,并出现损伤。同时表层直接接触激光照射,温度也在快速升高,为了不让表面皮肤烧伤,采用了导光性好导热性好的蓝宝石恒定低温来保护皮肤。这个就是蓝宝石冰点脱毛的由来。为了更快杀
    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分构成,其中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电子绝缘,并利用隔膜自身的微孔导通离子。在实际中由于锂枝晶生长,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导电多余物等可能会引起隔膜的失效,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内短路。内短路时短路点的大电流会导致局部温度快速升高,进而引发电池发生热失控, 由于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的形式有多种,例如内部导电多余物、针刺和挤压等都会造成不同形式的内短路点,锂
    硕士/多物理场仿真专家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0 1
      研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