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油气开发与潜力

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国内海上油气产量迈进5000万toe,建成了“海上大庆”。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稳步需求,2012年,中海油提出了“二次跨越”的重大战略构想,制定了油气发展规划。规划突出发展油气主业,强调实现海上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并设计分两步实施其发展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用10年时间实现油气总产量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成为治理高效、科技领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跨国公司;

第二步,到2030年,油气总产量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成为国家放心、社会认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公司。

40多年来,以科研为基础,海洋石油工作者创造性的开辟了我国近海油气成藏理论,发现并开发了海域蕴藏的巨大油气资源财富,确保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国内海域油气年产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9万t增加到当前的5000多万t,建立起渤海、东海及南海北部三大油气生产区,国内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近40亿t,油气保障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新的时期,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需要从事海洋油气生严管理及科研的工作者既从企业利益出发考虑经济价值,又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战略价值,在以往稳固的科研生产基础之上,挖掘、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突破点,获取新资源,以主业助推“二次跨越”宏伟目标的实现。

1 我国海洋油气生产形势分析

近20年来,我国海洋油气生产日渐兴起,原油产量在全国原油产量占比逐年增加,在过去10年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有53%来自海洋,2010年这一比例接近85%,显示了我国海上油气生产的巨大潜力,见下图。

 中国海洋油气开发与潜力


回顾近20年海洋油气生产史,我国海洋油气生产有三次突出的产量跨越台阶(见下图)。第一次是1996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突破年产1000万t,之后稳定上产2000万t;第二次是2002年,产量突破2500万t,并维持稳定上产多年至2009年的3800万t;第三次是2010年,产量突破5000万t大关,创造了我国“海上大庆”。海洋油气产量已成为增加国家能源供应的一个新的重要来源。

 中国海洋油气开发与潜力


正如上图所示,我国海洋油气三次上产表现形式有同有异,分析三个产量台阶,纵观海洋油气生产史,可以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1.1 南海北部初涉深水及莺—琼盆地富气坳陷勘探突破阶段

1996年,我国第一个具有深水意义的大油田,流花11-1油田投产,之后莺一琼盆地崖城13-1、东方1-1两个大气田也相继投产,这一阶段代表了我国首次超过300m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及高温高压富气坳陷地质认识的突破,尤其是开发工程技术领域的突破。

流花11-1油田地质储量约2亿t,油田所处海域平均水深300m,是中海油第一次涉足海洋油气深水开发项目。该油田发现于1987年,近10年的地质认识及当时深水开发工程技术的突破,促成了当时我国海上最深水油田的投产,高峰年产原油达到250万t;崖城13-1及东方1-1两大构造均位于莺一琼盆地。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莺歌海海上油气苗调查开始,经历多年勘探和多年的攻关研究,最终取得了莺一琼盆地高温高压富气坳陷认识的突破,相继勘探发现了崖城13-1及东方1-1两大气田。两个气田储量总和接近2000亿m3,年生产能力分别超过了30亿m3。

两大领域的突破,奠定了扎实的储量基础,促成了当年南海北部油气接近1500万t的产量,占当时整个海域油气产量的86%,并在随后维持了超过5年的稳产,全面支撑了当时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

1.2 渤海盆地新近系稠油领域勘探开发突破阶段

自2002年之后,渤海海域秦皇岛32-6油田、渤中25-1南油田、蓬莱19-3油田等几个超亿吨大型油田相继投产,这一阶段代表了渤海新近系浅层稠油领域勘探开发的突破。

中国海油的“自营引领合作勘探(即1995-2004)”时期,经过海油人长期的潜心研究和认识创新,逐渐认识到渤海海域与周边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差异,并创建了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成藏”的地质理论,以凸起上的新近系为主要目的层,获得了渤海新近系大油气田群的重大突破,带来了数个亿吨级油田的发现。

1995年至2000年,渤海海域在新近系共发现了10多个大中型以稠油为主的油田,包括储量超过亿吨级的秦皇岛32-6、南堡35-2、渤中25-1南及蓬莱19-3油田。稳固的储量基础,以及稠油开发生产技术的突破,使渤海油田产量大幅提升,在南海北部油气产量出现低迷的形势下,维持并助推了2002年之后中国海洋油气产量近10年的稳定增长。

1.3 “滚动勘探开发”创新理念,加速油田产能建设阶段

2010年前后,“勘探开发一体化”及“滚动勘探开发”创新型理念,带动了渤海及南海北部油气开发成熟区5个近海盆地近20个油气田的集中投产及老油田的措施调整,尤其是渤海油区,在“勘探开发一体化”基础上发展了“区域性”开发的局面,利用已有海上设施,带动周边油田加速建产,创造了2010年3000万t的业绩,使渤海油区一跃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第一主力产区,推进我国海洋油气产量一举突破5000toe的大关。

但是,由于缺乏领域性发现带来的储量基础支撑,第三次产量增长台阶缺乏继续向上的潜力,很快出现下降趋势,形成了与前两次产量上升台阶明显的差异(如上图所示)。

纵观我国海洋油气生产,现实启示我们,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利用,要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来指导勘探部署和相关研究。只有领域性的发现与突破,才能保证充足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开发生产的基础支撑,也才能够有维持稳定产量或者产量增长的源动力。所以,面对当前国家需求及企业自身规划,未来海洋油气的勘探方向、勘探重点及勘探投入的落实,是亟需海洋油气工作者瞻前考虑的问题。

2 再探海洋油气新领域

随着我国近海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后备领域逐渐减少,勘探成熟区的构造圈闭数量越来越少,面积也越来越小。但总体而言,相比世界海洋油气及我国陆上油气探明率,我国近海勘探程度还很低,已发现资源量仅占总资源量约1/3,仍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尤其在海洋油气新区、新层系等诸方面,还有更大的空间及资源潜力等待我们去开拓。

2.1 重视海域战略新区勘探与开发

截至目前,我国四大海域中仍有两个区域处于沉寂状态,一是南黄海海域一直未取得油气商业发现,二是南海南部海域至今没有进入实质性勘探。根据当前认识,南黄海盆地范围广大,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兼具古、中、新生界三套沉积体系,并具有凹隆相间利于油气成藏的构造格局,与南方下扬子及其邻区陆域古生界海相地层中已经发现的油气藏相比,南黄海的油气远景可能更好。

因此南黄海海域除新生界之外,古生界更足已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远景目标,并因此而使南黄海成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突破的下一个海域;南海中南部,发育十几个新生代盆地,都有超过5000m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具有产生更多大型油气田的物质条件。周边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勘探开发活动,证实其油气资源潜力很大。

面对当前国际复杂环境,将南黄海及南海南部海域作为当前及今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战略新区,既是能源领域的拓展也是对国家主权的维护。因此,针对以上两个海域加强油气勘探及资源条件研究刻不容缓,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更有利于国家权益维护及能源储备,也需要国家给予支持及政策优惠。

2.2 加快东海致密砂岩气开发利用

在我国油气生产三大海域,渤海及南海北部盆地多年末作为稳定的成熟区,支撑了我国海域的油气产量,并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不断有新生领域投入生产。在油气储量发现率较低的东海,尚存在着另一具有巨大潜力的新领域——致密砂岩气领域,亟待开发与生产技术的突破。

致密砂岩气藏系指赋存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砂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难以获得工业产能的天然气藏,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藏的一种,也是目前国际上开发规模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根据近年勘探成果及地质新认识,东海古近系深盆气藏在盆地深部蕴藏了巨大天然气宝藏,部分构造勘探评价达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潜力。

但是,同其他致密砂岩气一样,东海致密砂岩气藏也具备低孔、低渗、低自然产能等特征,必须依靠压裂储层改造技术达到工业油气流水平。目前,虽然海上压裂储层改造工艺已逐步成熟,但海上压裂作业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殊性,给东海致密砂岩气的勘探评价和开发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和阻力。因此,除了需要企业自身提高地质认识及工程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国家给予海上特殊油气藏开发优惠政策,从而促使这一新领域的突破并尽快使之转化为产能。

3 促进领域突破,助推海洋油气“二次跨越”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及攻坚基础。几十年的艰苦创业,造就了一支执行力强、研究技术能力精专的勘探、开发、生产专业队伍;有日渐雄厚和完善的海上作业装备,尤其是12缆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相继成功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勘探装备和技术水平,从浅水到深水、超深水,中国海油钻井已有能力触及我国所属海域的任何一角。

在当前国家公益性调查任务持续加大,海洋区域调查及海洋油气资源调查战略选区专项研究成果逐渐转化成应用,以及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形势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继续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继续加强公益调查及海油企业联合勘探研究,未来有能力在“海域新区、新层系、新领域”等方面开辟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局面,有能力拥有更广阔的资源空间。充分吸收、利用现有科研成果,把握机会,加大投入,南黄海、东海、南海南部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油气储量增长和产量上升的主战场。

4 结论

纵观我国海洋油气生产发展史,油气新领域的突破带来的储量增长是产量跨越增长的基础,也是产量稳定的保障。对于当前成熟生产区之外,具有战略意义的南黄海及南海南部海域,以及具有非常规性质的东海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利用,既要有战略规划又应该有提上日程的具体部署。

因此建议:

第一,以公益性调查推进南黄海及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并加强国家公益性调查与企业勘探的相互结合,尽快掌握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掌握南海南部基础地质及地理条件,为争议海域油气利用奠定稳固的开发基础;

第二,强化企业自身能力,优化海上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工艺技术,尽快将储量潜力转化为产量,支撑国家能源需求,支持国家经济发展。

面对国家和企业自身规划的迫切需求,在近年海洋油气一直徘徊于“以成熟区滚动勘探开发带动勘探发现”的形势下,无论企业还是国家资源管理部门,都应正视新领域的战略价值,共同努力,突破认识,建立起长远的、稳固的领域性油气资源储量基础,助推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以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真正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出海洋油气事业的一份力量。

 

(来源:《能源》  作者: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李志忠、杨玉茹;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  赵宏伟;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部  周昶)

(2条)
默认 最新
中国的科学技术有待提高啊
评论 点赞
指望公益性调查推荐探测,个人觉得不太可行
评论 1 点赞
回复
1
评论 点赞
点赞 3 评论 3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