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

推文图(无二维码).jpg
微信图片_20230518172619.jpg

来源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01

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电子产品逐渐向小型化、集成化、大功率化的方向发展,高导热的柔性热界面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热源和散热器之间的间隙被空气占据,而空气的导热系数非常低,导致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因此需要使用热界面材料(TIM)填充微间隙,TIMs基于聚合物树脂,通过引入导热料优化导热系数。


六方氮化硼(h-BN)它具有层状结构,在平面方向上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600 W/m K),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30 W/mK)。此外,它还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得BN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一些研究者为了增强了聚合物基体与填料之间的界面传热,改善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填料分散性,降低了界面声子损失。然而,这些对BN的表面修饰需要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促使研究人员通过改变BN的结构的方法来提高导热性。


近年来,静电植绒技术被应用于制备热界面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通过静电植绒方法使BN纳米片在柔性环氧基中有序排列,搭建传热通道。与机械混合法制备的随机分布的氮化硼填充复合材料相比,垂直取向的氮化硼填充复合材料可以增强材料的导热性能。




02

成果掠影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3

近期,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陈振兴教授团队通过静电植绒的方法改善氮化硼纳米片的排列结构从而优化材料的导热性能取得新进展。静电植绒组装策略在几个连续的层中构建了整齐排列的BN结构网络,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研究了不同h-BN用量对BN/环氧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在最高BN负载为17.6 wt%时,BN/环氧膜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值达到0.65 W/m K,与随机BN/聚合物(0.549 W/m K)和纯环氧(0.214 W/m K)相比,分别提高了18.6%和204%。此外,BN/环氧膜具有良好的弹性体性能,断裂伸长率仍保持在323%。此外,BN/环氧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远高于随机BN/环氧,分别为7.67、1.0和1.59 MPa。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新方法,为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研究成果以“Electrostatic flocking assisted aligned boron nitride platelets scaffold for enhancing the through-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lexibl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为题发表于《Ceramics International》。



03

图文导读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4

图1.静电植绒法制备BN/环氧复合材料工艺示意图。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5

图2.材料结构示意图。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6

图3.(a-c)纯h-BN的FESEM图像,(d-f)机械混合法随机BN/环氧树脂的FESEM截面图,(g-i)静电植绒法BN/环氧树脂的FESEM截面图。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7

图4.BN/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8

图5.(a)环氧树脂、无规BN/环氧树脂、BN/环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b)介电损耗。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图9

图6. BN/环氧的导热系数和 热管理性能。



END



★ 平台声明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目的仅为行业信息传递与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证实其真实性与否。如有不适,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欢迎参与投稿分享!


CFD研学季热管理导热散热ansys 散热界面材料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评论0条

    暂无评论

    通过静电植绒辅助定向氮化硼片提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性的相关案例教程

    当前,电力设备和电子器件朝着高功率密度化、高集成化等方向发展,特别是半导体行业更是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高速发展。电力设备与电子器件,其运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这些热量不能被高效传递出去,会严重影响设备及器件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聚合物在电力设备及电子器件中被广泛用作绝缘材料,但大部分聚合物材料导热系数低,严重制约了各种设备热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绝缘聚合物材料的热
    高分子材料由于轻质、高比强度/比模量、易成型加工、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低成本等,常被用于能源、电气/电器和电子领域中。但其本体导热系数低(λ在0.18~0.44 W/mK之间),无法适应有机太阳能电池、储能材料、特高压输电设备和大功率LEDs等电子、电气设备及元器件高效快速的导/散热要求。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顾军渭教授“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SFPC)课题组长期聚焦本征高导热高分子的设
    【引言】 由于其多功能性和易加工性,现代电气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热管理应用迫切需要导热但电绝缘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然而,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通常以轻质损失、柔韧性和电绝缘性的劣化为代价。本文报告了含有定向氮化硼纳米片(BNNS)的先进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其表现出高导热性,优异的电绝缘性和出色的柔韧性。这些纳米复合薄膜可以通过静
    来源 | Polymer 01 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消费者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设备向着更小、更轻、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电子元件的高度集成度导致电子电路中单个元件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散热问题面临一系列挑战。在实际工作状态下,如果废热不能及时排除,集中的高温会对电子电路中的元器件造成重大损坏,是造成器件故障的主要原因,对电子产品的耐用性产生不利影响。 热界面材料(TIMs)是有效转
    来源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01 背景介绍 近几十年来,电路板上的晶体管尺寸不断减小,导致功率密度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热量,影响电子元件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如何有效地散热和管理电子元件的发热已成为现代电子工业的关键问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延展性的热界面材料(TIM)通常用于连接电子元件和散热器之间的间隙,以最小化电子元件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并提高导热性。但是,聚合物的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0 0
      研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