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油气田企业推进CCUS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刘 斌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摘 要: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CO2减排重要措施之一,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驱油封存角度考虑,我国约有100×108t剩余石油地质储量适于CO2驱油,CO2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油气开采企业CCUS重要内容。国内CO2-EOR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有独立运营模式和运营商模式,CCUS全流程成本300~400元/tCO2,其中碳捕集环节成本最高,约占总成本的70%以上。按8%基准收益率测算,当原油价格70美元/bbl时,可基本平衡CCUS驱油封存成本。CCUS技术要实现规模化应用,需应对CO2利用、高成本、高投资三大挑战。综合考虑油气田企业现状,应从攻关全流程CCUS技术、以碳定价推动CCUS、专题研究CCUS减排量核算方法、完善CCUS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油气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推进CCUS项目5个方面,推进CCUS技术成本下降,夯实商业化应用基础。

关键词:油气田企业;CCUS技术;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成本;挑战;对策


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 6)确认,全球地表平均升温与累计人为二氧化碳(CO2)排放之间存在准线性关系,每1×1012t累计CO2排放,将造成全球地表温度升高0.45℃。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温度将上升3~4℃。目前,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已经达到340×108t,有54个国家碳排放实现达峰。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做出“中国要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表明了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决心。

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等中央企业相继宣布了投资建设大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的计划。2021年6月25日,国能锦界公司燃煤电厂燃烧后15×104t/a CO2捕集与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通过试运行;7月5日,中国石化启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即齐鲁石化CO2捕集和胜利油田CO2驱油与封存项目;8月26日,中国海油启动恩平15-1油田800m深海底永久封存146×104t CO2项目,为我国首个海上油田CO2封存示范工程;2022年1月17日,通源集团投资10亿元与新疆库车市人民政府签署百万吨CO2捕集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合作协议;2月25日,中国石油启动松辽盆地300×104tCCUS重大工程示范项目。截至2021年底,中国石油已开展11项CCUS重大开发试验,CO2注入能力达到56.7×104t/a,累计埋存CO2超过450×104t。CCUS技术已经成为油气田企业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1 CCUS发展现状与潜力

CO2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热稳定性很高(2000℃条件下仅1.8%分解),属于酸性氧化物。CCUS是指将CO2从工业排放源中分离后,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CO2减排的工业过程。因此,作为CO2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CCUS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就CO2驱油提高采收率(CO2-EOR)而言,在CO2捕集、运输、储存、利用和封存方面,CCUS技术已经具备规模应用的基础。


1.1 发展规模

近年来,全球CCUS工业示范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发展势头强劲。据《剑桥能源论坛》杂志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商业CCUS装置接近30座,涵盖25个国家,CO2捕集能力超过4000×104t/a。仅2021年就新增CCUS项目100个,预计到2030年全球碳捕集能力将翻两番。

石化和化工行业是CO2的主要利用领域。目前,全球捕获的CO2有70%来自油气行业,CO2-EOR成为油气开采企业CCUS的重要内容。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简称吉林油田)CO2驱油示范工程已运行13年,既解决了长岭气田产出CO2去向的难题,又解决了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CO2封存能力达到35×104t/a,实现了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吉林模式”。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5个CO2驱油与埋存示范区,覆盖地质储量1183×104t,注气井组88个,累计注气超过200×104t,产油能力为10×104t/a,CO2埋存能力为35×104t/a,全流程成本为166元/t。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简称胜利油田)已在7个区块规模化推广CCUS项目,累计注入CO243×104t, 封存CO240×104t,累计增油10×104t,全流程成本为450元/tCO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陕北煤化工CO2捕集示范项目已具备5×104t/a的CO2封存能力,全流程成本为120元/tCO2(表1)。

表 1 我国部分已建并投运CCUS项目状况统计

刘斌:油气田企业推进CCUS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的图1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简称《中国 CCUS 年度报告》)预测,2050年和2060年,我国需通过CCUS技术实现CO2减排量分别为(6~14)×108t和(10~18)×108t。国际能源署(IEA)测算,要实现联合国设定的2050年碳减排目标,通过CCUS捕集的CO2量需要从2020年4000×104t增至2050年不少于56×108t。据统计,2020年中国石化捕集CO2量达130×104t,产油量达30×104t。当前,大多数CCUS项目是CO2-EOR,可实现CO2减排和提高采收率的双重功效。


1.2 封存潜力

据《中国CCUS年度报告》统计,全球陆上理论可封存CO2(6~42)×1012t,海底理论可封存CO2(2~13)×1012t。2020年,全球利用CCUS实现碳封存规模约为0.4×108t,仅占全球当年碳排放总量的0.1%。在所有封存类型中,深部咸水层封存占据主导位置,其封存容量占比约为98%,且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CO2封存场所。

从驱油封存角度考虑,我国约100×108t剩余石油地质储量适宜于CO2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0%~20%,按国际标准,采出1t油可埋藏3~4tCO2估算,CO2埋藏量可达3000×104t/a规模;全国枯竭油气田、无商业价值的煤层和深部咸水层的CO2封存潜力超过 2300×108t,CO2在废弃油气田中可实现永久封存。

《中国CCUS年度报告》指出,我国地质封存CO2潜力约为(1.21~4.13)×1012t,其中油藏主要集中于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气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理论计算显示,通过CO2驱油技术,利用枯竭气藏可以封存CO2约90×108t,利用枯竭油藏可以封存CO2约 51×108t。


1.3 我国碳交易发展

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出台。2021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同年2月至3月,《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正式施行,为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自愿减排市场与强制配额市场的进一步融合,CCUS技术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彰显。

我国确立碳交易试点以来,政府和企业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理念逐步形成。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首日开盘价为48元/t,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挂牌价格平均为40~60元/t,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79×108t CO2当量,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目前,碳交易市场的推进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的投资收益尚未显现。


1.4 商业模式

1.4.1 国外项目服务模式

在欧美发达国家,CCUS拥有较为成熟的服务模式。CCUS企业大多集中于碳捕集和碳利用两个领域。其中,碳捕集端企业主要围绕碳循环的机理,运用新兴技术解决烟气中CO2捕集难题。技术关键是将CO2高度浓缩,以提高捕集效率、降低捕集成本;服务模式是以提供CO2捕集的解决方案为主。对投资机构而言,碳捕集的技术壁垒较高,突破技术瓶颈的周期较长,投资风险存在不确定,代表性企业如CarbonEngineering。

碳利用端企业主要围绕碳转化技术,提供多样化的转化形式,将CO2转化成丰富的复合材料或燃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建筑、农业养殖等领域。技术关键是打造碳排放闭环,将碳转化为清洁能源资产;服务模式以提供碳转化技术为主兼开发碳转化设备。对投资机构而言,碳利用技术应用广泛、落地及推广普及成本低,但对于技术深度融合的水平要求高,代表性企业如RavenSR。


1.4.2 国内项目商业模式

国内已开展的CO2-EOR项目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运营模式。油气田企业是CCUS全流程的独立运营商,以吉林油田和胜利油田的EOR项目为代表。这种模式可使项目的风险与利润在全流程的多个部门间灵活传递,业务协调容易,交易成本低。二是运营商模式。独立运营企业将收购的CO2销售给使用方(油田),或将CO2直接封存获取封存补贴,以宁夏德大气体开发科技有限公司—长庆油田、新疆敦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新疆油田的CO2-EOR项目为代表。运营商从煤化工企业购买低纯度CO2,经过捕集、分离和提纯,运输至油田EOR施工现场。


2 CCUS成本分析

在CCUS各环节中,CO2捕集的能耗和成本最高。据《中国CCUS年度报告》介绍:燃煤电厂(低浓度源)和煤化工企业(高浓度源)的CO2捕集成本分别为300元/t和180元/t,管道、车载运输成本分别为0.8~1.2元/(t·km)、0.9~1.4元/(t·km),地质封存成本为50~60元/t,驱油成本为10~15元/t,CCUS全流程成本达300~400元/t,高于我国碳市场交易均价20~30元/t。CCUS成本主要包括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2.1 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运行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CCUS项目的前期投资,包括设备安装、占地投资等。例如,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CCUS项目,CO2捕集能力为50×104t/a,运输距离100km以内,前期投资达3.38亿元,固定成本为195元/tCO2,占经济成本的30%。

运行成本是捕集、运输、利用、封存4个环节所需成本总和,其中CO2捕集环节成本约占运行成本70%以上(表2)。预计2025年,CO2捕集成本为90~390元/t,管道运输成本为 0.8元 /(t·km),封存成本为50~60元/t,与目前水平基本相当。

表 2 我国 2025—2060年CCUS各环节成本测算

刘斌:油气田企业推进CCUS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的图2

在石化和化工行业中,CCUS运行成本主要来自捕集和压缩环节。通常,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的CO2捕集和压缩成本分别为小于150元 /t、108~190元 /t、270~420元 /t。因此,提高CO2产生浓度是降低CCUS运行成本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延长石油的陕北煤化工CO2捕集示范项目中,CO2来自于煤制气中的预燃烧过程,CO2纯度和浓度较高,其捕集和运行成本较其他项目下降约26.4%,仅为172.6元/tCO2,其中捕集成本为113.9元/tCO2,运输成本为58.7元 /tCO2

当前,我国CCUS的捕集技术日趋成熟,在油气开采企业CO2-EOR已步入商业化。以中国石油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CO2-EOR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攻克了注CO2提高采收率和有效埋存、注—采—输技术定型配套等关键问题,并已实现效益推广,混相驱情况下可提高采收率10%~15%,彰显了CO2-EOR的技术优势。当前,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CCUS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按8%基准收益率测算,CO2捕集和压缩成本的平衡点为油价70美元/bbl ;从规划可行性研究看,鄂尔多斯地区CO2驱油项目在油价65美元/bbl左右方可获得经济效益。


2.2 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包括环境风险与能耗排放。环境风险是指CO2在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各环节发生泄漏的可能性;能耗排放是指CCUS技术因额外增加能耗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支出。从封存的规模、环境风险和监管考虑,国外一般要求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期不低于200年。


3 CCUS示范项目实施状况及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CO2驱油与埋存技术持续发展,在理论、技术、示范引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 国外示范项目

国外CO2-EOR技术已发展40余年,通过大量矿场开发与应用,形成了以CO2混相驱/非混相驱和气水交替驱等为主导的二氧化碳驱油技术,CO2封存潜力较大。在成功案例中,加拿大Weyburn油田CO2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CCS-EOR)项目从2000年至今,已累计增油2100×104t,提高采收率10%以上,封存CO23000×104t。失败的案例以雪佛龙公司Gorgon项目和JX Nippon Oil & Gas公司PetraNova碳捕获项目最为典型。Gorgon项目因两年捕集和封存CO2仅500×104t,未实现400×104t/aCO2捕集和封存目标,于2020年7月19日宣告失败。耗资超10亿美元的PetraNova碳捕集项目,经过5年运行,因经济问题已于2021年1月29日停运,CO2捕集量仅为140×104t/a,投资方的利润平衡点油价高达75美元/bbl。

由此可见,企业投资CCUS项目,经济效益是主要考虑因素。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球CCUS项目的投资规模快速递增,2018年为8亿美元,2019年为10亿美元,2020年略低于30亿美元;CO2捕集成本约为71.5~370元/t(不包括运输和封存成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研究认为,CCUS技术规模推广的极限值为CO2捕集和封存总成本在163~195元/t之间。

目前,投入和运营成本是CCUS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证明,全球已建的CCUS项目中,捕集CO2并将其加压处理为超临界流体的费用为163元/t,运输至封存点的费用为32.5元/t,CO2储存费用为130元/t,掩埋CO2的费用为195元/t,CO2全流程成本为520.5元/t。如果再加上人工、车辆及管道敷设等费用,CO2捕集和封存总成本超过4160元/t。此外,燃烧化石燃料的企业围绕碳捕集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时,同样花费巨大。

同时,CCUS项目实施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挪威和英国等国相继出台了支持CCUS的扶持政策。美国通过的45Q法规,以税收返还方式为CCUS项目提供封存每吨CO2高达50美元的财政补贴,极大促进了CCUS技术的研发与利用。


3.2 国内示范项目

我国CCUS技术研发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共有35个在建和在役的CCUS示范项目,其中CO2-EOR项目占62.5%,CO2捕集能力为300×104t/a。示范项目显示:规模为5×104t/a、10×104t/a、15×104t/a的CO2捕集项目,总投资分别为5000万元、9800万元、1.5亿元,CO2捕集能耗分别为1.56GJ/t、2.4GJ/t和3.4GJ/t。CO2捕集成本一般为260~380元/t,最低为200元/t。CO2船运成本:200km以内,约为1元/(t·km);200~250km,约为0.5元/(t·km);500~1000km,约为0.3~0.4元/(t·km)。

由于高成本、低收益特点,CCUS项目难以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示范项目建成后,一部分未投入运行,主要原因是没有市场,CO2无处消纳。投入运行的项目,收益率只能维持在2%甚至以下。目前,全流程示范项目较少,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不畅。前端做捕集的项目,重点放在CO2转化应用上。后端做封存和利用的项目,则需要200km或更近距离、丰富而经济的气源。气源的去向与供应脱节,缺乏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成为示范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


3.3 经验与认识

一是CCUS技术可直接减少CO2排放,为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碳减排最现实的方式。按百万吨级CCUS计算,每年可减排CO2量100×104t。

二是CO2纯度在90%以上即可用于提高采油率。CO2在地层内溶于水后,可使水的黏度增加20%~30%;CO2溶于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降低30%~80%,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增加采油速度。CO2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三是CCUS技术减排潜力大,可推动化石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我国未来有10×108t碳排放量要靠CCUS实现中和,其中石油化工行业(2~3)×108t、油气开采行业3.6×108t。

四是CCUS技术在CO2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环境风险。其中,捕集环节,由于额外能耗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吸附溶剂使用后的残留废弃物会造成二次污染;运输和利用环节,可能会发生突发性泄漏,导致局地生态环境破坏;封存环节,存在CO2泄漏的可能性,造成环保问题。


4 我国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CCUS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和示范的初级阶段,单一项目平均捕集能力仅为27×104t/a,而且高能耗、高成本、高不确定性,加之缺乏激励政策、产业链协同困难等,制约了CCUS技术的实施与推广。实践证明,经济性是制约我国CCUS技术产业化的瓶颈,这与碳市场的成熟度、气源供给体系的完整性等密切相关,实现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4.1 CO2利用是CCUS技术创新突破的难点

一方面,CO2分子不易活化、反应路径复杂、产品选择性低等特性,阻碍了CCUS技术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CO2作为蕴含价值高、应用领域广的商品,市场前景可观。因此,CO2利用技术的突破将直接引领CCUS技术创新。


4.2 高投入是阻碍CCUS技术规模化的主要障碍

目前,CCUS备受关注,从碳源企业、碳汇企业到地方政府,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可一旦进入立项或者实施,就举步维艰,其原因就是CCUS项目投入巨大,收益不确定。

第一,现有技术条件下,碳捕集装置的投资和运维成本很高。以火电厂为例,安装碳捕集装置将增加140~600元/tCO2的运行成本,加之CO2目前主要用罐车输送,运输成本高,致使发电成本大幅增加。《中国CCUS年度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流程CCUS(按250km运输计)技术成本为310~770元/tCO2;到2060年, 将逐步降至140~410元/tCO2

第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逐步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碳配额将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价格也会随之攀升。而碳税、碳配额价格、碳交易价格最终将构成企业的运行成本,无疑将增加油气开采企业推进CCUS技术规模化的完全成本。

第三,CCUS项目开展取决于现有的碳存储能力,这将直接制约CCUS项目的投资。目前的CCUS示范工程,投资均达数亿元,投资主体基本为国有能源企业,全流程初始投资及维护成本在1000元/tCO2以上,投资回收期超过10年。

高投资成为制约CCUS技术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因此,CCUS项目的推进取决于政府的资金扶持,扶持既要彰显经济效益,又要凸显社会效益。


5 推进CCUS技术发展的对策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将坚守国内石油年产量长期稳产2×108t以上、天然气年产量快速上升至3000×108m3并长期稳产为底线。综合考虑油气田企业现状,未来一段时期CCUS发展仍处于试验示范期,总体思路仍是通过多领域的技术示范,分阶段逐步实现CCUS的全流程、一体化和规模化,积累经验促进CCUS技术成本下降和水平提升,为实现CCUS商业化应用做好储备。因此,应从技术攻关、碳定价、商业模式、政策支持、产业化集群等方面,推进实施CCUS技术发展策略。


5.1 强力攻关全流程CCUS技术

全流程CCUS技术包括CO2捕集与装备、高压输送管道生产与研发、地质封存与高效驱油利用、地下监测和运移等多个方面。由于CO2地质封存受地质条件的严格限制,给CCUS技术的规模推广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油气开采企业应立足当下,加快CCUS产业布局,加大CCUS技术研发力度,超前进行技术储备,依托我国三大油公司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CCUS重点实验室,攻关低浓度CO2捕集与储运、低温CO2密闭注入、CO2油与封存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优化进一步降低产业运营成本和能耗,实现油气田企业增储、增效、减碳。在国家层面,需制定和完善CCUS行业技术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建设、运营、监管体系,形成统一的全流程CCUS技术行业标准。


5.2 以碳定价推动CCUS市场化

碳定价包括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两种形式。前者是政府通过税收直接确定碳价格,以弥补碳的市场价格缺失;后者是创造一个交易市场,在政策设定的排放总量限制下由参与市场的交易主体形成价格。

在碳定价政策下,企业通过评估碳价格对其运营的影响来识别盈利机会,投资者使用碳定价分析其投资组合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一是从供需两端助力,刺激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赋予CO2排放量市场属性,推动CCUS技术降本提效;二是完善碳市场交易,探索研究适时引入碳税作为碳市场的补充,让油气田企业通过不同类型的碳资产项目开发获得碳减排权证,再通过碳交易市场销售碳减排指标,使CCUS技术在碳交易中获取收益,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5.3 专题研究CCUS减排量的核算方法

碳交易中的收益增补将是推进CCUS项目的助推剂,当务之急是如何对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根据国家发改委《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现有CCUS项目为对象,运用“有无对比法”,对成熟的CCUS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针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和油田驱油与埋存的可代替情景,厘清各种情景下全流程工艺、用能和排放分析,建立项目总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5.4 完善CCUS政策支持体系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制定适合CCUS技术研发与推广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形成增资与降本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方面,逐步建立碳交易系统,对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明确定价。针对CO2利用和封存项目,专题研究相关税收优惠和差异化补贴激励政策,包括新技术税收优惠、项目收益期优惠、贷款优惠、土地优惠、碳市场交易优惠、石油特别收益金减免等政策,进而形成对大规模、全流程CCUS示范项目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从CCUS产业链角度出台扶持政策,探索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CCUS商业化投融资模式,研究将CCUS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合理机制。同时,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降低CCUS技术成本,促进关键技术商业化。


5.5 鼓励油气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推进CCUS项目

CCUS减排潜力巨大,通过EOR等CO2利用方式可带动相关行业发展,CO2的工业利用极具前景。目前,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延长石油实施的CCUS项目均为CO2-EOR,新疆、长庆、大庆等油田开展的CO2驱油技术攻关已实现工业化发展,油气田企业在CO2封存方面具有相对技术优势。未来,煤炭、电力等行业的CO2捕集与石油公司的CO2封存加快融合,将形成完整的CCUS产业链。为此,应积极建立科学消化碳减排量指标的合作共赢机制,引导和鼓励油气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推进CCUS项目,利用开采油气后枯竭油气田,形成集埋藏与封存于一体的“人工二氧化碳气田”,让碳减排量交易利国利民利企。


6 结论与认识

(1)CCUS技术以“减少CO2排放、提高采收率”为特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在国内已探明的约100×108t适于CO2驱的剩余石油地质储量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2)当前,制约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难题仍然是高能耗、高成本、高投资,而在CCUS全成本中,CO2捕集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以上,因此控降捕集成本是解决CCUS技术高成本的重要途径。

(3)推进实施CCUS技术发展策略,应从攻关全流程CCUS技术、以碳定价推动CCUS、专题研究CCUS减排量核算方法、完善CCUS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油气田企业发挥勘探开发技术优势推进CCUS项目5个方面,深化CCUS商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刘斌:油气田企业推进CCUS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的图3

刘斌.油气田企业推进CCUS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石油科技论坛,2022,41(4):34-42.

Liu Bin.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Oil and Gas Fields to Promote Application of CCUS Technology[J].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2022,41(4):34-42.


文章来源:石油科技论坛杂志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1 评论 收藏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