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笔记——CST(一)

正文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

基于CST-FEKO的电大尺寸复杂阵列天线+电大尺寸载体的一体化仿真的途径大致如下:1)使用CST进行天线单元的设计与仿真;2)利用CST的阵列天线仿真模块,建模阵列天线并进行仿真;3)以阵列天线波束指向角为参量,进行波束扫描仿真,并保存过程文件;4)在CST中导出所有扫描角状态下的近场数据;5)按照FEKO近场数据格式,对CST近场数据进行修改;6)FEKO调用修改后的近场数据,进行近场+电大尺寸载体的电性能仿真。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

STEP1

天线单元设计与仿真,可以直接在CST进行设计和优化,亦可以在HFSS开展设计与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导入CST。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3

按照天线单元原本的材料属性,完成材料设置、工作频率、边界条件、监视器等,便可以进行天线单元的仿真。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4

天线单元的方向图性能以及匹配性能满足要求,即可开展阵列建模工作。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5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6

STEP2

1)在Hone-Simulation Project中选择ArrayTask: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7

2)在shape中选择阵列排布的形式,CST提供Diamond(菱形)、Hexagon(六边形)、Circle(圆形)、Ellipse(椭圆形)等多种排布形式的选择,在Element in X(或Y)中设定X(或Y)方向单元数量,在Spacing in X(或Y)设定单元在X(或Y)方向间距。此外,CST支持导入.TSV格式文件进行天线阵列自定义排布: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8

3)在Array视图中,CST支持将任意天线单元设置为Active(有模型,有激励)、Passive(有模型、无激励)、Empty(无模型、无激励):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9

4)在Array视图中,设置相控阵天线激励模式,CST支持Uniform(一致分布)、Binomial(二项式分布)、Cosine(余弦分布)、Chebyshev(切比雪夫分布)、Taylor(泰勒分布)以及User Difined(自定义分布)。这属于天线分析与综合方面的内容,想要进步了解的可以参考阵列天线相关内容:

阵列天线分析与综合基础(理论篇)

阵列天线分析与综合基础(实践篇)

通常使用Taylor分布进行综合设计,Relative Sidelobe level (旁瓣电平)设置为-30dB(按实际要求),在Amplitude View 可以查看设置后各个单元激励的幅度。在Array视图中单击Creation Full Simulation Project,自动完成全尺寸大规模相控阵快速建模;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0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1

5)在全尺寸仿真模型中,通过设置PAA_FA_SCANOHI(方位面扫描角)和PAA_FA_SCANTHETA(俯仰面扫描角)两个参变量,可以改变相控阵的扫描角度,CST自动改变每个天线单元的相位。在Simulation视图中,单击Field Monitor,选择E-Field和H-Field分别添加电场和磁场监视器,并通过X_min、X_max、Z_Pos等设置确定场监视器的观察范围:(补充仿真结果,图片完善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2

STEP3

设置参数扫描,以PAA_FA_SCANTHETA为变量进行扫描。即可以仿真不同泊位的方向图。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3

扫参结束后,可以对比查看每一个波位一维仿真结果(如方向图曲线、S参数等)。使用结果浏览框,可以选定任意扫参下的方向图一维计算结果进行查看。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4

对于2D/3D近场数据,则只保存最后一个状态的仿真结果。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5后续需要提取每一个波位的近场数据,用以与目标载体一体化仿真,因此,可以在计算设置中,勾选“store resault data in cache”,即可保存每一个波位的所有仿真数据。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6

在“SP—>阵列名称—>结果—>Cache”可以查看每一个扫参的过程文件,可以打开相应文件,将对应波位下的近场数据(电场/磁场)结果导出。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7

该方法可以提取每一个波位的近场数据,但是内存占用会非常大,需要对仿真后数据进行及时清理。

另外需要说明:退出再次进入后,会发现只有单元模型,此时阵列模型可以通过单元文件中Schematic,双击左侧模型树里的Tasks—>Array,打开相应的阵列文件。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8

STEP4

近场仿真结果导出:Post-Processing—>Export—>Plot Data,按照采样点间隔的要求,导出口径上电场/磁场的仿真结果。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19

导出的近场数据如图所示,基本格式为:采样点坐标+采样点三分量实部/虚部数据。其与FEKO所需要的近场数据形式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就是FEKO近场数据包含了数据说明的头文件以及具体数据的格式略有差异,稍加改动即可。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0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1

STEP5

按照FEKO近场文件的格式要求,使用简单的代码,对CST导出的近场数据(电场、磁场)进行格式调整。

clc;clear all;
%% 数据读取
path='E:\0_桌面文档\shiyan\patch\SP\hfe.txt';   %近场数据位置
fid=fopen(path,'r');
% 平移量
tx = -47;
ty = -31.8;
tz = 0;
% 平移变换矩阵
T = [1 0 0 tx; 0 1 0 ty; 0 0 1 tz; 0 0 0 1];
for t=1:2                              %跳过开头文件说明
    Emag=fgetl(fid);
end
formatspace='%f %f %f %f %f %f %f %f %f ';
a=fscanf(fid,formatspace);              %数据读取
a=reshape(a,[9,length(a)/9]);           %调整维度
b=[a(1:3,:);ones(1,length(a))];         %将口径平移至相应位置
b=T*b;
a(1:3,:)=0.001*b(1:3,:);
%% 调整格式
fileID=fopen('nearfield.hfe','w');        %新建近场文件,存放调整完格式的数据
fprintf(fileID,'%9.8E %9.8E %9.8E %9.8E %9.8E %9.8E %9.8E %9.8E %9.8E\n ',a);    %按格式要求,将数据写入近场文件
fclose all;                             %关闭所有文件

按照工作频率、采样点数目等信息,将近场数据的抬头说明部分补全。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2

STEP6

将格式修改后的近场源数据,通过如下步骤导入FEKO,即可开展等效源的性能仿真。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3

基于导出的近场数据,使用FEKO计算的远场方向图与CST中天线全波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基本趋势以及主波束增益大小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近场口径不是一个封闭的曲面,因此总有漏波,两个之间在细节方面(尤其是大角度方向图)还是有所差异。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4

将电大载体导入FEKO,即可开展“近场等效源+电大载体”的一体化仿真,本案列受限于个人计算机的“算力”,仅以简单球作为载体,作为示意,仿真结果如下。

萌新笔记——CST(一)的图25

总结

本文基于CST-FEKO联合仿真策略,介绍了复杂结构阵列天线+电大尺寸目标的一体化仿真方法,同时作为CST学习的萌新笔记,据此介绍CST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

文章来源电磁CAEer

(1条)
默认 最新
评论 点赞
点赞 1 评论 1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