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1

机器人产业链正迎来关键变革期。减速器领域,国产替代加速推进,2024 年 RV 减速器国产份额超 60%,企业锚定技术、产品与大客户深耕,更瞄准人形机器人新蓝海。空心杯电机市场稳健增长,国产厂商冲刺高端,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需求成重要增量。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 年承压,但 2025 年出货量预计回升 5%,新兴势力崛起冲击传统格局。本文聚焦三大领域动态,解析行业趋势与机遇

一、2024年减速器行业盈利分析

202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出复杂且多元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55.6万台,同比增长14.2%。然而,受下游行业波动的影响,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面临一定的挑战,市场销量为30.2万台,同比下降4.5%。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关节”,减速器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1、企业业绩概览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2

高工机器人整理了双环传动、昊志机电、中大力德、绿的谐波、川机器人、秦川机床、巨轮智能、中技克美、瑞迪智驱、国茂股份、丰立智能等11家减速器上市企业的业绩。

从营业收入来看,11家企业中,仅中大力德和国茂股份营收同比下滑;昊志机电、川机器人、中技克美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30%。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11家企业中,双环传动、昊志机电、川机器人、秦川机床、中技克美、瑞迪智驱等6家企业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昊志机电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42.74%。中大力德、绿的谐波、巨轮智能、国茂股份、丰立智能等5家企业同比下滑,巨轮智能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减少581.7%。

在扣非归母净利润中,仅双环传动、昊志机电、中大力德、中技克美、瑞迪智驱等5家企业实现同比增长。

整体而言,仅双环传动、昊志机电、中技克美、瑞迪智驱4家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双增长

2、机器人减速器业务表现

在机器人减速器业务方面,11家企业中,除了秦川机床,10家企业均在年报中提到机器人减速器相关业绩情况。双环传动的减速器业务收入最高,为6.56亿元。整体而言,各家企业的减速器业务基本实现了同比上升,增长最快的是瑞迪智驱,2024年其实现收入0.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为5.56%,同比增长127.65%

3、市场布局与策略

回顾2024年各家企业的市场布局与策略,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将技术、产品以及大客户作为核心发力点。

1). 技术是基础

减速器技术门槛较高,长期以来,国内的减速器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主导。2024年,国产减速器企业仍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例如,昊志机电攻克了齿形设计、凸轮廓设计、齿轮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绿的谐波聚焦精密传动领域,加大研发力度,2024年研发投入0.5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2.8%;瑞迪智驱采用数字化技术对齿形进行参数化建模,形成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齿形自动化生成系统。

2). 产品获认可

基于在技术领域的持续深耕,多家企业透露其2024年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双环传动的控股子公司环动科技的RV减速器等产品已获得市场积极肯定,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机器人厂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国茂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国茂精密在四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精密加工机床等下游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市场策略:绑定大客户

随着下游机器人市场集中度提升、竞争加剧,部分减速器企业采取了“绑定大客户”的方式。瑞迪智驱和国茂股份均提到,锁定业内龙头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其重要的市场策略之一。

4). 抓住人形机器人风口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引擎。GGII预测,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4亿元,到2035年有望接近1400亿元。绿的谐波、巨轮智能、丰立智能等企业已针对人形机器人展开布局,开发出适配的产品。

4、未来展望

在政策支持、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三重驱动下,中国减速器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速。GGII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RV减速器份额为41.59%,2024年提升到60.8%。在谐波减速器领域,2020年国产份额为48.71%,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75.11%。GGII预计,2025年国产减速器厂商有望真正进入外资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实现放量,这也将是国产减速器厂商迎来真正拐点的关键时刻。

综上所述,2024年减速器行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重增长。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兴起和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减速器行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空心杯电机企业冲刺人形机器人市场,抢占新增量

空心杯电机是一种采用无铁芯转子的直流永磁伺服控制电机,具备节能、灵敏控制和稳定运行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医疗器械、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电动工具、消费电子、家电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1、市场规模稳健增长

近年来,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4%。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供需两侧的协同驱动。在需求侧,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及工业自动化等应用领域对电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精度控制和转速稳定性等方面的严苛标准,为空心杯电机市场提供了强劲需求支撑。

在供给侧,材料科学和控制技术的持续突破,推动产品性能参数显著提升,促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市场增长注入新动能。

2、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3

空心杯电机被誉为电机领域的“皇冠明珠”,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目前,全球市场由少数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如Faulhaber、Portescap等,2022年CR5约为67%。

国内企业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整体国产化率偏低,但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如鸣志电器、拓邦股份、兆威机电、雷赛智能等,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3、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增量

空心杯电机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手部执行器中空心杯电机成本占比高达54.5%,单台机器人约需配备12个空心杯电机。

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商业化进程加速,未来有望迎来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为空心杯电机行业带来广阔增量需求。

根据预测,到203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百万级,催生千万级空心杯电机的市场需求。面对这一潜在增长机遇,多家本土企业已开始前瞻性布局。

例如,拓邦股份已构建8mm和10mm的空心杯电机产品平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已实现批量供货;兆威机电被列为Figure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核心企业之一;雷赛智能的空心杯电机已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协作机器人关节、AGV/AMR移动机器人等领域。这些布局不仅为未来市场需求做好准备,也推动了国产空心杯电机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和技术创新的纵深发展,国内空心杯电机企业有望在高端领域实现突破,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加速,为空心杯电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国内企业通过前瞻性布局和技术突破,正在积极抢占这一新兴市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三、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有望复苏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4

1、2024年市场回顾

据Interact Analysis最新《工业机器人》报告统计,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50.5万台,较2023年下降2.4%。出货量缩减叠加均价下跌,使得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

全球主要地区制造业投资均呈现放缓态势,其中亚太地区机器人出货量降幅相对温和(同比下降1.1%),美洲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则分别出现3.7%和8.1%的显著下滑

2、市场企稳迹象

尽管2024年市场表现承压,但已有迹象显示行业需求正在企稳。2025年一季度部分区域市场的积极动向为逐步复苏预测提供了支撑。

自2024年下半年起,中美两国工业部门月度指标均显现复苏迹象,欧洲地区虽仍处落后,近期制造业指标也已开始改善。

如果7月后美国关税政策开始全面实行,可能对2025年下半年机械设备行业的订单构成风险,但根据目前各地区制造业基本面企稳的态势来看,关税震荡可能会降低市场潜在的复苏程度,但不至于导致市场同比下滑。

3、日本机器人协会数据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机械手与机器人订单量增长32.2%,出口出货值上升22.8%。

根据Interact Analysis报告,日系厂商占据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47%的营收份额,其表现常被视为行业景气度的可靠风向标。

在此背景下,预计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将增长5%,但由于均价持续承压,营收预计仅实现小幅增长(2.6%)。

4、ARPU下滑与价格压力加剧

随着产量攀升与竞争白热化,全球工业机器人每台平均营收(ARPU)从2018年的约31100美元显著下滑至2024年的25600美元。

2024年因通胀缓解及竞争升级,ARPU同比降幅扩大至3.6%。激烈的价格战严重侵蚀厂商利润,众多机器人厂商利润已十分微薄,甚至亏损。

在此背景下,预计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跌幅将趋缓,至2029年间,ARPU降幅将收窄至1%-2%每年。同时,大负载机型在协作机器人与SCARA机器人中的出货量增长,也将为价格体系提供支撑。

5、厂商集中度下滑加剧价格竞争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过去数年呈整合态势,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和库卡“四巨头”长期主导市场。但2024年市场格局出现了集中度的下滑:全球前十厂商合计份额从2023年的64.6%降至2024年的62.3%,从数据层面显示出新兴势力在市场需求放缓和价格压力下已对传统巨头形成实质性挑战。

这一分化主要受到了几点因素影响:

1. 市场中的新兴厂商,尤其是协作机器人厂商,成功实现从某一领域的小规模项目到规模化、通用方案的转型,推动其营收显著增长。

2. 全球来看,作为四巨头等传统领先厂商的主力市场的汽车行业2024年对机器人需求疲软,这一因素对在汽车行业渗透率高的国际厂商冲击尤甚。

3. 中国市场的激进价格策略使部分国际厂商退出部分项目竞争,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6、未来展望

虽然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遭遇连续第二年下滑,但自动化需求、劳动力短缺和技术进步等驱动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稳固。

供应商分化和定价策略演变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展望未来,随着投资缓慢复苏、行业需求趋稳,2025年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起点,但这一阶段大概率将延续价格承压态势,并呈现细分领域复杂竞争加剧的特征。

机器人制造商需要平衡创新、效率与市场敏捷性以赢得新发展机遇。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5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6
国产减速器份额超 60%、空心杯瞄准人形机、工业机 2025 反弹 5%的图7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