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塑性本构模型(结合workbench)

工程中的金属结构一般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所以工程金属结构分析大多数都使用线弹性材料本构模型。不过,塑性本构也是应该掌握的。

workbench中常见的四种塑性本构模型

金属材料塑性本构模型(结合workbench)的图1

涉及三个方面:

01 双线性/多线性(bilinear / multilinear)

02 强化(hardening)

03 等向和随动(isotropic / kinematic)

 

 

如图所示:

金属材料塑性本构模型(结合workbench)的图2

01 双线性和多线性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即应力应变曲线是两条折线或两条以上折线(三条及以上)。

02 强化是指材料在屈服后,应力随应变还会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理想弹塑性,材料屈服后,应力不随应变增加。

03 拉伸屈服点对压缩屈服点存在影响(初始屈服影响后继屈服)。等向模型中压缩屈服点等于上一次最大拉应力;随动模型中压缩屈服点等于两倍屈服应力减去上一次最大拉应力。由此可知,随动和等向模型定义的是材料屈服条件的变化,在材料加载后卸载再加载的情况下(多次屈服)才发挥作用。对于单调加载(不存在卸载过程),实际起作用的定义只是双线性强化或者多线性强化。

 

另外,材料的屈服条件(屈服面)也有不同的描述模型。比如Tresca屈服准则,Mises屈服准则,D-P屈服准则等。例如,对于二维应力状态,Mises屈服准则在主应力空间中是椭圆形;对于三维应力状态,Mises屈服准则在主应力空间中是圆柱形。

金属材料塑性本构模型(结合workbench)的图3

                                           

(1条)
默认 最新
点个赞
评论 点赞
点赞 28 评论 1 收藏 7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