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希望大家能把看每本书所收获的东西写出来

浏览:441872 回答:7
建议希望大家能把看每本书所收获的东西写出来

书相对来书都是很厚的,现在不少书都存在借鉴抄袭部分,所以有不少重复东西,建议如下:
希望大家都能把看过的一本书,你觉得那章写的好,你从中突然顿悟了甚么,或者通过这章的学习,你不明白的东西豁然开朗了,或者你觉得这本书这部分相当不错可以推荐给读者,或者这本书那些部分,不合理或者错误都可以提出了,这样下面在看这本书的人,就会注意了。

我先说我个人的体会,由于读书不多,体会不是那么深啊,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如果都能把自己的体会毫无保留的写出来,我想这会对后来读这本书的人,给予很大的帮助,大家认为呢?

读《机械设备非平稳信号的故障诊断原理及其应用》我的一个收获是以前许多不明白的概念突然开朗了,首先知道了什么是有色噪声的概念,以前作碰摩故障的时频分析,作出来的故障成分,含有许多不改则的黑点,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是摩擦引起的有色噪声成分,而且本书在概念方面写的东西也很清楚,比较新,不足之处:内容比较多,所以都是点到为止,适合出学读者,如果要学的比较深,还要进一步参考别的书籍,但总体来说,我觉得不错,也许我下次在仔细看的时候,可能有更大的收获!

希望大家,积极发言,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写的比较好的书,那些好书,那章如果能具体到哪一页更好,那些书有错误,最好你能拿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大家都能参与,我想这个话题还是不错的。希望振动论坛越办越好!

邀请回答 我来回答

全部回答

(7)
默认 最新
malong

黄文虎,夏松波,刘瑞岩,等编著. 设备故障诊断原理、技术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沈庆根,郑水英 主编。设备故障诊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徐玉秀,张剑,候荣涛 著。机械系统动力学分形特征及故障诊断方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陈大禧,朱铁光 编著。大型回转机械故障诊断现场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盛兆顺,尹琦岭 主编。设备故障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崔宁博 编译。设备诊断技术—振动分析及其应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姜万录,张淑清,王益群 著。基于混沌和小波的故障信息诊断。Chaos and Wavelet Based Fault Information Diagnosis.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石博强,申焱华 著。机械故障诊断的分形方法—理论与实践。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韩捷,张瑞林等 编著。旋转机械故障机理及诊断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张正松,傅尚新,冯冠平,徐玉铮 等编著。旋转机械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1991.



钟一谔,何衍宗,王正,李方泽。转子动力学,北京:清华出版社,1987.


张文 著。转子动力学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闻邦椿,武新华,丁千,韩清凯 等著。故障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与试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闻邦椿,顾家柳,夏松波,王正 主编。高等转子动力学—理论、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这是我所看到过的书,有没有大家感兴趣的,讨论一下!
2006年9月22日
评论 点赞
malong
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的,现在版块参与故障诊断的人还是很少,希望你们也能真正参与进来,如果需要甚么方面的资料,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希望在版面留言,谢谢!
2006年9月22日
评论 点赞
Birdy

对于楼主的用心,小弟非常感动!


基于楼主的创举,小弟突发奇想,


建议版主大人,可举办类似读书会的活动,


由版主大人指定一本书,


能将其至于论坛上供人下载者更佳,


然后于一段时间之后,开放讨论!


透过讨论,相信定能得到许多收获!

2006年9月21日
评论 点赞
清风明月

转子动力学
钟一谔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次接触转子动力学的知识,刚看第一章的时候就感觉很迷茫,公式看不懂,由于以前没有学过复变函数,致使看书的过程中要一边学习复变函数,一边看转子动力学,最后看了好几天才把第一章基本弄懂!一个字 难!!!

2006年8月25日
评论 点赞
starliu
故障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与试验

科学出版社


故障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定量方法(研究方程的精确解或近似解), 定性方法(研究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及周期解的稳定性)。
转子-轴承系统存在油膜力、密封力、气流激振力等非线性激励,对于单自由度系统可能产生多解、跳跃、亚谐共振和超谐共振等,对于多自由度还会发生内共振、组合共振等。
2006年8月16日
评论 点赞
malong
介绍几个概念,摘自 大型旋转机械诊断现场实用技术

冲击


当动能传递到系统的时间短于系统固有周期时振动就成了冲击振动.
冲击的特点是:
1) 对单个冲击而言,从零到无限大的原频率范围内都有能量分布,频谱是连续的,没有离散分量.而周期性冲击便成了周期振动,连续谱也将成离散状线谱,但谱的包络线形状仍同单个冲击的连续谱形状一样.这可作如下理解,当脉冲周期变的无限大时,周期脉冲即成了单个脉冲,而离散的线谱也随周期变长而频率越小,谱线越密,最终成为连续谱.这特点对识别冲击故障及冲击故障特点的多少是有帮助的.
2) 单个冲击形成的频谱是周期性衰减的, 衰减周期与脉宽成反比,脉冲越尖衰减越慢.在极低频率初(零频附近)谱分量的大小等于冲击脉冲的面积,与脉冲形状无关,据此可判断冲击对系统的影响.
3)双脉冲谱成贝克状,第一个下降谷位于T/2处.


参变共振


由于结构参数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振动叫参变共振.造成结构参数周期性改变的因素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转轴有较深的横向裂纹,在轴旋转时,裂纹一张一合,转轴每转动一周,其刚度产生两次波动.
2)基础松动,猫爪紧度不一,在扭矩作用下其刚度和阻尼都会周期性改变.
3)齿轮传动由于啮合齿数的改变,滚动轴承滚珠位置的改变均会周期性地改变其刚度.
4)转子结构不对称,如汽轮发电机的转子,其大齿与小齿两个方向抗弯刚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将产生不同的静挠曲,转子转动时,惯性力将使转子围绕两条不同的静挠曲线来回转动,转子每转动一周,惯性力随之改变两次,这样转子便产生了二倍转速的振动.轴承座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刚度不一,也可归入这种情况.
这种振动的特点是,振动频率与转速无关,构成谐波关系(1X,2X,nX).另一特点是,参数周期改变,使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随之改变,这是因为转轴的临界转速是转轴抗弯刚度的函数,这样固有频率不再是一个定值,而有一定的带宽,其宽度视参数变动范围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数据的积累对比,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其三是当参变振动产生的二次谐波与系统第一临界转速相对一致时会产生共振,由于此时机组转速并未真正处于共振位置,故称为副临界转速.参变共振产生的谐波成分极易与周期强迫振动等类似频谱相混,增加了故障识别难度,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加以区分.



2006年8月16日
评论 点赞
malong

大机组故障诊断的特点


大机组结构复杂,各构件异常都会诱发机组故障,致使大机组的故障和表现形势杂乱,主次难分,这无疑使诊断工作的难度大为增加。大机组故障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 故障多源性 机组故障往往不只一处,经常是多种故障同时存在,因而信号谱图一般比较复杂。故障机率相对要大一些以外,工况苛刻、外界影响因素多也有很大关系。机、电、热状态的变化,使机组力学结构参数经常处于波动状态,一旦某一薄弱环节出现故障,极易波及其它部位也产生大小不等的异常。对待这种多源性故障,除应该注意分析能量较大的主要成分外,对那些峰值不大,但波动较大的成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故障的扩大发展往往是由这些不稳定成分造成的。
(2) 故障的传播性 一般而言,振动大的部位也就是机组发生故障的部位,机组其它部位的振动是由此强振部位传递来的。但也有相反情况,真正振源不在强振处,甚至激振源与强振响应部位之间隔开有好几个部件之远,显得相当隐蔽。激振源与响应点不在同一处,这就是故障的传播性。当某部件反复出现强振而多次处理效果不佳时,就应考虑故障传播问题,在其它部位寻找故障根源。
(3) 故障因果转化和类型转换 在进行机组故障诊断时,有时很难分清故障的原因和故障结果,它们经常是相互交替转换的。如轴径的碰摩,可能是由于轴弯曲造成的,此时故障原因是轴弯曲,故障结果是碰摩;但碰摩将导致轴颈局部过热,结果又会使轴更弯曲,在此,碰摩便成了故障原因,轴弯曲则变成了故障结果。又如油膜涡动可能因轴系失衡而引发,但涡动发展也可能会使轴系零件松动而更失衡,如此等等,很难分清孰先孰后,特别是当故障程度比较严重时更是如此。为防患未然,应对大机组进行在线监测与分析,观察各种早期隐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区分清故障的因与果,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确保机组长周期运行。
(4) 非线性故障 大机组产生非线性振动的机率比较大,尤其是强振时,非线型振动特征尤为明显,如幅值大幅度波动、并伴随瞬态振动,准确分频和超谐波共振、振动调制。大机组引发非线性振动的因素很多,最典型的是滑动轴承的油膜,部件间的摩擦力,结构的不对称等。



2006年8月16日
评论 点赞

没解决?试试专家一对一服务

换一批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