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带书签清晰版).pdf
2021-01-13 评论:1 下载:26
下载
大小:29.22MB
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
节选段落一:
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白金泽)封面
前言
目录
第1章 LS-DYNA3D简介
1.1 LS-DYNA3D发展历程
1.2 LS-DYNA3D能做什么事情
1.3 LS-DYNA3D的基本概念
1.3.1 标识(ID编号)
1.3.2 坐标系统
1.3.3 单位制
1.3.4 力与压力
1.3.5 用户定义后处理输出文件
1.4 ANSYS与LS-DYNA3D的关系
第2章 弹性杆的撞击
2.1 概述
2.2 ANSYS建模过程
2.3 ANSYS源程序分析
2.4 LS-DYNA3D计算输入文件分析
2.5 求解
2.5.1 求解时间的决定因素节选段落二:
2.5.2 求解中途退出的原因
2.6 计算结果后处理
2.7 总结
第3章 LS-DYNA3D理论基础
3.1 概述
3.2 弹性静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3.2.1 弹性静力学基本假设与基本方程
3.2.2 弹性静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3.2.3 弹性静力学有限元基本解法与求解过程
3.3 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3.3.1 弹性小变形动力学基本方程
3.3.2 弹性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3.3.3 弹性动力学有限元基本解法与求解过程
3.3.4 时间步长控制
3.4 大变形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3.4.1 大变形基本理论
3.4.2大变形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节选段落三:
6.6.1 模型理论及其UMAT
6.6.2 实例验证
6.7 用户材料实例3-带失效模式的概率型材料本构
6.7.1 模型理论及其UMAT
6.7.2 实例验证
6.8 总结
第7章 刚体与刚性墙
7.1 概述
7.2 刚体-弹性体转换
7.2.1 重启动方法
7.2.2 自动转换方法
7.2.3 小结
7.3 刚性墙
7.3.1 平板刚性墙压缩方形管
7.3.2 块体撞击固定刚性墙
7.3.3 球撞击平板
7.3.4 小结
7.4 接触实体
7.5 总结
第8章 高级应用(一)
8.1 概述
8.2 自适应网格划分
8.3 壳单元与体单元之间的连接
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白金泽)封面
前言
目录
第1章 LS-DYNA3D简介
1.1 LS-DYNA3D发展历程
1.2 LS-DYNA3D能做什么事情
1.3 LS-DYNA3D的基本概念
1.3.1 标识(ID编号)
1.3.2 坐标系统
1.3.3 单位制
1.3.4 力与压力
1.3.5 用户定义后处理输出文件
1.4 ANSYS与LS-DYNA3D的关系
第2章 弹性杆的撞击
2.1 概述
2.2 ANSYS建模过程
2.3 ANSYS源程序分析
2.4 LS-DYNA3D计算输入文件分析
2.5 求解
2.5.1 求解时间的决定因素节选段落二:
2.5.2 求解中途退出的原因
2.6 计算结果后处理
2.7 总结
第3章 LS-DYNA3D理论基础
3.1 概述
3.2 弹性静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3.2.1 弹性静力学基本假设与基本方程
3.2.2 弹性静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3.2.3 弹性静力学有限元基本解法与求解过程
3.3 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3.3.1 弹性小变形动力学基本方程
3.3.2 弹性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3.3.3 弹性动力学有限元基本解法与求解过程
3.3.4 时间步长控制
3.4 大变形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3.4.1 大变形基本理论
3.4.2大变形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节选段落三:
6.6.1 模型理论及其UMAT
6.6.2 实例验证
6.7 用户材料实例3-带失效模式的概率型材料本构
6.7.1 模型理论及其UMAT
6.7.2 实例验证
6.8 总结
第7章 刚体与刚性墙
7.1 概述
7.2 刚体-弹性体转换
7.2.1 重启动方法
7.2.2 自动转换方法
7.2.3 小结
7.3 刚性墙
7.3.1 平板刚性墙压缩方形管
7.3.2 块体撞击固定刚性墙
7.3.3 球撞击平板
7.3.4 小结
7.4 接触实体
7.5 总结
第8章 高级应用(一)
8.1 概述
8.2 自适应网格划分
8.3 壳单元与体单元之间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