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近场、远场地震非线性动力分析

本算例采用ANSYS经典模块来做分析,C30混凝土框架梁结构,框架结构模型为6层,其中首层层高为3.9m,其它层层高为3.3m。楼板厚度为0.1m。模型竖直向上为Z轴正方向。

框架结构的截面属性及材料参数见下表1。

表1  框架结构截面属性及材料参数

柱截面

(mm×mm)

X边跨梁截面

(mm×mm)

X中间跨梁截面

(mm×mm)

Y梁截面

(mm×mm)

板厚

(mm)

弹模

(Pa)

密度kg/m3

框架结构近场、远场地震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图1

500×500

250×500

250×400

250×450

100

29.6E10

2450

0.2

moxing.png

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bengou.png

定义混凝土本构曲线

bianxing.png

自重下的位移变形云图

yingli.png

自重下的应力云图

从上述图片中可以看出,结构在自重作用下框架结构顶部中间位置产生向下的变形比较大,并且随着高度的变化位移也成规律性变化,位移变化与框架结构高度近似成正比。其中结构最大变形为2.353mm。

motai1.png

第5阶模态振型分布云图

motai2.png

第7阶模态振型分布云图

motai3.png

第10阶模态振型分布云图

模态分析主要目的是为测得结构的固有频率、周期和振型,之后用于计算瑞雷阻尼系数。

近场.jpg
远场.jpg
对比.jpg
shichengquxian.png
结果对比.jpg

远场、近场地震结果分析

近场地震作用下选取特征点加速度最值对比/m/S2

最值

节点650

节点530

节点410

节点290

节点170

节点32

最大值

5.907

5.475

4.657

3.472

2.391

1.182

最小值

-4.946

-4.518

-3.798

-2.813

-1.760

-0.956

 

远场地震作用下选取特征点加速度最值对比/m/S2

最值

节点650

节点530

节点410

节点290

节点170

节点32

最大值

4.14596

3.63658

3.2745

2.8727

2.3499

1.26615

最小值

-3.6055

-3.690

-3.6656

-3.2505

-2.42285

-1.34764

 

可以看出,相同峰值加速度工况下,无论是位移还是加速度放大效应,近场地震波作用下框架结构顶部节点的放大效应要大于远场地震波,所以,在地震时程分析过程中,不能忽略近场地震波的放大作用。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21
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