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闻利平研究员团队Nat. Rev. Mater.综述:纳米流体通道实现高效渗透能捕获

海水和河水之间的渗透压差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当前的渗透能转换过程功率输出十分有限,主要是没有专门用于渗透能转换的高性能的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具有可控离子传输行为的纳米流体通道能够实现高性能的反向电渗析,促进对可再生渗透能的高效捕获。
纳米流体通道用于渗透能转换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江雷院士、闻利平研究员团队系统地总结了基于纳流体的渗透能量转换技术:详细讲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史,比较了纳米流体通道膜相对于商业离子交换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点;介绍了两种典型的渗透能量转换装置,并从热力学分析了其能量转换过程以及电解质种类的影响;从有无表面可离子化基团的角度,讲述了材料在水中的若干种典型带电机制,并进一步介绍了可以实现高性能渗透能量转换的若干先进膜结构,即离子二极管膜、具有三维界面膜、插层膜、多层膜、离子电缆膜以及界面生长膜;阐述了可以有效降低膜阻抗,促进渗透能量转换的几种典型策略;介绍了与纳米流体膜相关的其他能量转换体系,即光电转换、液压电转换、热电转换和热渗透能量转换;反向电渗析膜堆由多层的阳离子/阴离子选择性膜以及浓缩/稀释的电解质溶液构成。研究人员进一步介绍了传统离子交换膜反向电渗析膜堆与其他技术的耦合联用,如脱盐、电化学水裂解、光电化学水裂解、微生物电解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可能会为这些技术带来革命;最后,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分别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关综述论文以Nanofluidics for osmotic energy convers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78-021-00300-4
来源:中科院理化所
相关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