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

瓦斯抽采或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煤层的渗透率随着载荷条件发生变化也发生变化。传统的PM渗透率模型应用范围比较局限,其仅适用于单轴压缩且煤层上覆载荷不发生变化,对于复杂煤层的载荷发生变化,则就不适应。本案列通过选取两个不同的渗透率模型,其一是Zhang等人提出的应用范围更广泛的模型,其二是在煤层渗透率使用广泛的PM模型。煤层周围载荷发生变化,探究煤层变形、基质变形、孔压变化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以及讨论PM模型的局限。

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的图1

工况一:单轴压缩,上覆载荷无变化。如上图几何模型所示,其左右下边界为约束边界,上边界为固体载荷垂直应力。此模型,采用(1)双重孔隙-裂隙介质模型;(2)仅考虑裂隙渗流。在(1)中双重介质模型中,采用改进的Zhang的渗透率模型以及PM模型,在Zhang的模型,分为(a)考虑基质变形和孔压变化;(b)仅考虑孔压变化。在(2)中采用PM渗透率模型。

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的图2

双重介质模型中改进的PM渗透率模型

Snipaste_2021-09-17_00-21-40.png

双重介质模型中改进的ZHANG的渗透率模型

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的图4

单轴压缩情况下各渗透率演化

ZHANG的渗透率模型考虑煤层变形对有效应力、渗透率的影响,而PM模型未考虑煤层变形对渗透压率影响。钻孔附近的煤层变形较大,导致钻孔附近的煤体渗透率比值增大的幅度更大。未考虑基质变形的ZHANG的模型,渗透率演化的趋势和考虑基质变形的演化趋势相反,可以看到基质变形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

考虑基质变形的煤体应变.png  

考虑基质变时的体应变

未考虑基质变形的煤体应变.png

未考虑基质变时的体应变

从煤体变形的体应变可以看出,考虑基质变形时的体应变小于未考虑基质变形时的体应变,可能与煤基质收缩有关系。同时,考虑基质变形时在钻孔附近的y方向的位移大于周围的位移,这个区域收到煤基质影响范围更大。

单轴压缩,瓦斯压力.png  

单轴压缩瓦斯压力变化

单轴压缩瓦斯压力变化显示,考虑基质收缩时的渗透率瓦斯压力下降幅度最大,仅考虑裂隙渗流瓦斯压力下降幅度最小,其与煤层渗透率演化有关系。

抽采量.png

但是仅考虑裂隙单孔渗流的瓦斯抽采量在前期确实最大的,其与是否考虑基质中瓦斯扩散有关系。

抽采量.png

非单轴压缩情况下各渗透率演化

非单轴压缩情况下,ZHANG的模型渗透率影响在煤层左右边界附近的渗透率和单轴压缩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煤层变形的影响。而在煤层右边界的两个ZHANG的边界条件相同时,渗透率变化也是相同的。PM模型的在不同条件下,其渗透率变化结果是相同的。

左右无约束.png

左右边界无约束时的煤体体应变

左边水平应力.png

左边界受到水平压应力时的煤体体应变

非单轴压缩的两种情况中左边界煤体的变形明显不同,导致其渗透率演化趋势不同。而右边界煤体变形相同,所以其渗透率演化趋势也是相同的。从以上几种情况上看,煤体的渗透率受到煤层变形影响较大。PM模型未考虑煤体变形,则其边界条件改变时,不会影响渗透率的变化。


以上案列是在技术邻上发布课程的一部分,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comsol多物理场耦合流固耦合煤与瓦斯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

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的评论4条

  • 南晓璋
    0
    学习了
  • 脸红发射处
    2
    学长 体积应变的正负代表什么含义?体积应变为负值时煤层体积变小,为正值时煤层体积变大?是这样吗?

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的相关视频课程

不同载荷条件下煤与瓦斯气固耦合模型及其渗透率演化的相关案例教程

个人从事热障涂层和环境障涂层涂层方向近十年,主要研究涂层的破坏机理和结构设计,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自然、博后基金等多项课题,对相关子程序开发、模型建立、程序调试、论文书写、投稿/修稿/审稿等有一定经验,现公开收徒自愿学习该方向的涂层研究者,也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中能解决更多的学术难题,共同进步!下面附上一些论文题目及图片,有意者可加微信VX13279278359,与该方向无
本文将主要介绍生物界中相关的现象与典型结构特征,旨在为仿生特殊润湿表面制备提供参考。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 l Cassie与Wenzel润湿状态; l 静态润湿状态; l 智能润湿行为。 1. Cassie与Wenzel润湿状态 在表面润湿性研究当中,最常接触的就是Cassie状态和Wenzel状态了,从图 1中可以看到,Cassie状态表明液体与固体间不完全接触,存在气体(一般称为“气垫”或“气
个人从事热障涂层和环境障涂层涂层方向近十年,主要研究涂层的破坏机理和结构设计,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自然、博后基金等多项课题,对相关子程序开发、模型建立、程序调试、论文书写、投稿/修稿/审稿等积攒了一定经验。下面简单介绍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并作为骨干参与 973 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万人计划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共发表
开发绿色、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对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意义重大。淀粉、纤维素作为来源最为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价格低廉、易加工、可生物降解等优点。然而,由于其多羟基的葡萄糖单元结构基元形成的稳定氢键网络,淀粉、纤维素易于聚集,难以在高分子基体材料实现良好的分散;同时未经改性的淀粉、纤维素功能较为单一,严重限制了它们应用。为克服上述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机汽学院张水洞教授课题组近年来通过类F
现有生物打印组织的一个显著缺点是由于制造和储存的复杂性而难以广泛应用。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Y. Shrike Zhang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独特的冷冻生物打印策略,通过结合挤出式生物打印和冷冻保存,同时制备和冷冻保存负载细胞的组织结构。通过使用具有精确可控温度的冷冻板设计以及冷冻保护生物墨水的优化,来研究冷冻生物打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图 1)。有意思的是,原位冷冻过程进一步提高了载有细胞的水凝胶生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