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

【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的图1





国内上市电机企业均已披露2021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今年上半年成绩显著的国内上市电机企业有哪些。
【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的图2
从营收规模来看,2021年上半年,国内上市电机企业中有三家企业规模比较显眼:卧龙电驱营业总收入规模最大,位居第一,其次是大洋电机,拓邦股份紧随其后。
从净利润来看,拓邦股份业绩最为突出,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8亿元,随后是卧龙电驱、八方股份和大洋电机。
总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产品订单逐渐回流到中国,国内电机企业迎来经济复苏期,除了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处于正增长的状态。接下来,我们将首先回顾业绩显眼企业2021上半年主要经营情况,其次,我们将围绕2021年上半年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的几大因素进行整体分析。
一、 上半年主要经营情况
综合来看,业绩显眼的企业有:卧龙电驱、大洋电机、拓邦股份、江苏雷利、佳电股份、江特电机、鸣志电器和八方股份。
卧龙电驱: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44 亿元,同比增长 13.45%。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1、公司的总体经营业绩快速攀升2、电机驱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持续推进3、新能源汽车的赛道拓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洋电机:公司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板块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销售收入增幅较大。
拓邦股份:2021上半年疫情影响有所缓解,客户的开拓、产品平台放量等方面促使收入增加。
江苏雷利: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类业务的同比较快增长,成本上有所变动,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
佳电股份:2021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的规模及盈利能力处于稳定发展时期,通过加大营销力度、调整营销模式,继续加大高效电机、LNG低温潜液电机、永磁电机市场推广力度、优化订货结构等方式,在石油石化、煤炭化工、出口冶金、电力行业中成功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与广力度、推进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加强供应链建设,通过战略合作、价格谈判等方式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建立多个维保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的维保业务网络,形成新的订货和利润增长点。
江特电机:碳酸锂业务大幅增长。
鸣志电器: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类业务的同比较快增长。2021 年上半年,公司境内、境外业务同步增长,其中境内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 43.9%,增速更快。
八方股份: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及国内业务启动。
二、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
大宗商品通胀,原材料涨价
通过对比和分析各大企业的半年报,不难发现,国内上市电机企业迎来了经济复苏期,经济稳中向好。但在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上游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例如铜、铝、 钢、锌合金、硅钢、漆包线等电机企业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上升,尽管大部分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加,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挤压企业盈利空间,成本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这对各大企业的毛利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的图3
江特电机:公司电机业务营收稳步增长,但由于受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对公司产品毛利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持续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强化预算控制,加大新电机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新产品销售比例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也将根据实际情况,与客户积极沟通,适时调整公司产品价格,持续稳定电机业务业绩的增长。
迪贝电气:硅钢、漆包线等原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期涨幅较大。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单价与其联动,有所上涨。
八方股份:采购方面,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电踏车驱动系统的原材料普遍上涨,成本控制存在一定压力。
应对措施:销售方面,公司灵活有序地实施动态调价,全面落实涨价策略,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鸣志电器: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加,由于终端价格传导存在滞后效应,公司上半年的成本控制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客户协商共同分担成本上升压力,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应用构成,加速工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以技术、服务创新驱动业务成长。
江苏雷利: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略高于营业收入增幅。
应对措施:司根据产品和市场发展战略,对成熟品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增加核心竞争力,使得空调电机销售同比增长 11.62%。
卧龙电驱: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复苏较为明显,结合全球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大宗商品的通胀加剧。
应对措施: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紧紧围绕战略目标,持续推进战略布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为公司向技术密集型、技术领先型和向管理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的“三个数字化”转变,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江南奕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产品成本上升,均可能导致未来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产品结构及原材料采购的具体情况,通过产品及技术研发、生产技改、多元化的原材料采购模 式和渠道的供应链管理、加强招投标管理等合理化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原材料采购构成及价格波动风险,降低毛利率下滑 的风险。
小结:1.受到大宗商品普遍价格上涨的影响,各大企业的盈利空间持续受到挤压。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各大企业纷纷做出应对之策,从采购、供应链、发展战略、技术研发和销售价格等方面下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已经对产品价格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上调。倘若原材料的价格持续走高,预计未来一定时间内,为缓解压力,后期各大企业很大可能会统一对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
2. 受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对于采用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与客户进行结算的企业来说,将导致公司外汇资产账面产生浮亏。各企将时刻关注汇率变动,一方面积极与客户协商,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形成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使用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等金融避险工具确保产品利润以减少汇率波动而造成的影响。
3. 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力电机行业,受到市场需求的驱动,电机企业的订单增加,企业收入也随之而增。同时,这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零部件的销量,也推进了各企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方面的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趋势向好,预计未来还将为电机行业带来驱动力!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迎来了全方位上涨。受去产能、国际关系吃紧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一路飙升。2020年底至目前,沪铜主力自4月份价格突破了10年来最高的70000元/吨大关后,在经历两个月的降温后价格再次连续上涨,于7月开始再次突破69000元/吨关卡。国内工业基础原材料迎来全方位上涨,铝材价格上涨到了约20000元/吨、磁钢更是突破了30000元/吨的关卡.....硅钢、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煤炭等各类原材料纷纷涨价。原材料涨价,到底是谁在承受这股压力呢?我们发现来自上游“涨价潮”的压力自上而下的传导至下游机械制造业、化工等行业,对制造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电机行业也未能幸免。由于铜、铝、硅钢、磁钢、铁等都是电机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原材料涨价导致电机成本在持续上升。


需要广大电机人注意的是,这场涨价热潮延续到目前还尚未有退热的趋势!!!


【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的图4

小编对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进行分析,有以下四点:
☞货币超发,据悉目前除了我国为负增长外,其余国家均正增长。截止到6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超过3万亿美元,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像这种印钞方式,相当于让全世界75亿人每人都必须出血400美元。所以各国央行的超发货币是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当然由于超发的货币流通到市场到影响至终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原材料的价格从2020下半年才开始持续上涨,而电机产品的价格到年末才开始调整,这也是价格传导的时效性所致的。

☞受去产能影响,部分原材料产能不足,供需缺口加大、供给冲击导致价格上涨,主要是钢材等金属制品原材料涨价;

☞政策影响:环保政策持续加力,市场供应整体偏紧,拉动原材料价格上涨;

☞需求回暖,原材料供需不足,我国全球性资源获取能力依然不足,受疫情影响,海外主要矿山(铁矿、铜矿等)减产,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市场需求开始恢复,导致供不应求。

       原材料价格的狂涨导致上游企业挣到了钱,而下游企业则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电机制造企业,其产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有议价基础,提价能力不足,又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对产品进行换代升级,因此被迫承担了这波暴涨所带来的压力。另一种是对一些大的电机制造企业而言,有技术有资本,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材料成本占比较小,他们可以将成本转嫁给客户。

       在这波涨价热潮还未呈现衰退之时,小编与业内专家请教了几点应对措施,供广大电机人参考:
  • 通过集中招标降低采购原材料价格;
  • 合同中约定垫资额度及支付方式,减轻资金压力;
  • 增加供应商数量,分散风险;
  • 通过对市场价格调查,错峰找底的增加适当的库存量,应对目前原材料紧缺困境;
  • 给客户涨价的预期,毕竟大家都在这个市场内。所以,在提出涨价前要跟老客户打声招呼,等你正式下发涨价函时,客户也不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 涨价一步到位,目前市场上的原材料都在涨价,涨价已经变成了现实客观事件,不管客户接不接受,都无法改变这个既定事实,但涨价也要尽可能一步到位,不要隔三差五的提涨价;
  • 优化生产工艺,生产符合未来节能、高效、轻量趋势的电机,研发减少原材料使用和损耗的技术。


【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的图5
涨价反应何时消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7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5%,环比上涨0.7%。8月PPI与CPI剪刀差达到8.7个百分点,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价格传导过程不通畅,中下游企业正在承担较高的成本上涨压力。而一些原材料在9月出现了更大的涨幅。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短期来看,限产限电等措施让中下游企业承压,但这种影响不会长期持续。1月至8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仅为2.9%,较1月至6月7.8%的增速出现明显下降。这背后是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上半年,国际上许多国家因为疫情防控政策收紧,钢铁等产品无法自产自足,因此使得中国的外需旺盛。而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需求也会下降。当中国的内外需求同时减弱时,原材料价格将会回落。

       “在落实双控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当前部分地区的做法行政化色彩较浓,应该建立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标准来限制企业的不当用能行为。另一方面,各区域、各行业、各企业的情况有差异,不宜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办法。各级政府应把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作为主要抓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问题。”王卫权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方案》中有两个要点值得关注:一是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方案》提出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二是强调能耗强度要大幅下降。国家继续将能耗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合理设置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并向各省分解下达能耗双控五年目标。

       “针对国家层面刚提出的这个方案,各地方还没来得及出台具体的细则,所以导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混为一谈。预计到今年年底,应该会按照新方案统一计算。也就是,拓宽可再生能源的用能空间,同时加快技术改造、循环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产能也会随之释放。因此我们认为,双控政策对于经济运行波动性的影响是比较短期的。”郭焦锋说。

       另一个导致限电限产的重要原因是电力供应紧张。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冬季电力保供。必须坚持“限电不拉闸”,科学安排有序用电,严格落实有序用电,严禁拉闸限电。部分时段必须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协调好保障民生用能和部分工商业生产用能的关系。为此,我们组织各地和煤炭、电力、天然气供应企业建立了可中断调峰用户清单,制定了压减预案,必要时科学有序实施“压非保民”,既要兜住民生用能底线,也要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针对煤炭短缺问题,国家发改委同日回应称,今年以来,受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和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供需偏紧。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煤炭供应是有保障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双控因素方面考虑,限产限电可能会持续到年底,目标任务完成仍然艰巨;从电力因素方面考虑,电煤的供应量和价格取决于政府的调控力度,现在发改委等部门已经采取了多方面举措,供需紧张的局面应该很快就会好转。




【热点】影响国内电机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机“巨头”2021上半年成绩如何?的图6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