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是如何在水下工作的,里面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在海底,潜艇是如何工作的,另外,潜艇中的船员人均每天需要12立方米的空气,这些氧气供给究竟来自何处?今天咱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潜艇是如何工作的
潜艇是如何上浮和下沉的,它在海底又是如何导航的,如何接收外界信号,它的武器又是如何精准发射的。。。
咱们主要说一下核潜艇。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 鹦 鹉 螺 ” 号,1954年1月24日首次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
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装有核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是一支水下威慑的核力量。
潜艇在水下是怎样获的新鲜空气的?
在核潜艇上,为了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专门设有空气监测分析系统、空气再生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通风换气系统,主要装置如下。
第一,在潜艇上装有制造氧气的装置。
电解水制氧原理
核潜艇里担负生产氧气的主要装置是电解水制氧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是用电离分解法把水(H2O)分解为氢(H)和氧(O),氧气通过全船通风换气系统输送到船舱的每个角落,供给人员呼吸,而氢气则被储存在氢气罐里,择机排出船外。由于电解水制氧装置需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常规潜艇上不用此法制氧。
在潜艇上还有补充或应急制氧措施,如氧气再生药板、氧烛和高压氧气瓶等。氧气再生药板是由一片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组成,使用时产生化学反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每箱药板可供40人使用1.5小时左右。氧烛是用亚氯酸钠等化学药品制成的应急制氧物品,危急时,点燃氧烛就可以放出纯氧,一根氧烛大约可使100人呼吸1个小时,美国早期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装有200只,英国每个舱室带数只。
第二,为了保证空气清新,在潜艇上装有消除有毒有害气体的装置。
有毒有害气体是影响人员生命的大敌。在潜艇里,有多达数百种的有毒有害成分,它们给舱室带来污染的气体有的具有毒性(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化氢、汞蒸汽、锑化氢、 光 气 、甲苯、乙醇胺等),有的具有刺激性(如硫化氢、丙烯酸、氨气等),有的具有腐蚀性(如二氧化硫、硫酸雾、氟化氢等),有的具有放射性(如氪、氡等),有的具有爆炸性(如氢气)。
在潜艇空气里主要控制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苯类和甲醇等。在核潜艇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控制在0.8%以下。二氧化碳的消除是靠专门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完成的。
毒性很大的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燃烧和高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致人于死地。一般规定潜艇舱室里每升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15毫升。有低毒的苯和甲醇等主要来自船舱内的电缆、油漆等非金属装饰材料(一艘核潜艇中仅电缆的长度就达上百千米,油漆用量就高达数10吨),因此,潜艇里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非常严格,设置了专门的一氧化碳消除器和有害气体消除装置。
氢气来源于蓄电池、电解水制氧装置和核动力装置中水的辐照分解。尽管氢的泄漏并不大,但在舱室里会因积存而增多,当氢气在舱室空气中的浓度达到4%左右时,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所以对氢气要严格加以控制,限制氢气在舱室空气中的浓度为1%以下。潜艇里设置了测氢器和消氢器,以确保氢气的浓度小于危险浓度。
第三,在潜艇上装有过滤空气杂质的装置。
在密闭的舱室里,空气中难免会飘浮一些不洁颗粒,如灰尘、纤维、有机污染物、气溶胶(含放射性气溶胶)等。为此,在核潜艇里设置了空气除尘净化装置、放射性微尘测量收集装置、活性碳吸收器(主要用于厕所、厨房等),以净化浑浊的空气,保证舱室空气清新。
为了控制潜艇舱室中的大气污染源,美国曾采取过4项措施:一是制定《材料禁运单》,明确规定艇员不得私自将某些化妆品、剃须膏等用品带上艇,因为这些物品可产生含有氟和氯的烃,经催化燃烧分解为毒性和腐蚀性很强的物质;二是在潜艇下潜前和水下航行期间不得动用油漆,艇上的油漆以水基漆代替油基漆;三是禁用发光涂料和含镭化合物,例如用于表盘和指针的夜光材料等,它们虽然放射性剂量不大,但长期潜航时的积累结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四是选用防火耐高温的艇内绝缘材料。
近几年,中国从人体的生理需要考虑,制定颁布了核潜艇连续潜航90昼夜期间,舱室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58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容许浓度控制标准。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