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

南京江北新区启动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岸线总长26Km,绿水湾湿地公园建设列入三期工程,全长12 Km,占地面积15.82 Km2,在“最美的岸线、最近的未来”总体目标下,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打造成长江沿线首屈一指的“长江洲滩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本工程主要设计任务是退渔还湿、水系连通、水路交通改造实现健康多养生境和特色宜人风貌。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1


一、项目重难点分析

本项目位于长江岸线滩面,占地面积大,基础条件差,调查内容多,传统踏勘难以全面透彻的掌握现场情况。

湿地设计对场地布置、水动力、水质、土方平衡等有较高要求,传统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工作效率低、验证性差等诸多问题。“江北生态门户”的特殊区位对景观风貌要求高,需要与参建各方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BIM技术应用

1、湿地公园设计

本项目现场踏勘困难,因此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和人工测量的方式采集基础数据,倾斜摄影模型可实现大场景的地形地貌巡视漫游和高程、距离、面域的测量以及的任意位置的剖切,快速生成断面图等。

因人工测量不能做到点云级别的覆盖,为了提高模型精度,项目组配合GIS团队研发了水下地形构建软件,运用克里金算法,基于人工测图快速生成了建模所需的高精度数据,较好的还原了现状水下地形,在完成对DOM、DEM及水下地形数据的采集处理之后,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数据融合,形成现状三维地形,为项目的后续实施和BIM应用奠定了基础。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2

场地设计,将模型数据直接导入Civil 3D生成现状地形曲面,在现状地形上叠加DOM,结合生境营造,合理设计水域的开合变化及洲、岛、堤、桥的布局,应用Civil 3D生成设计曲面,可直观反映水深及多样化的环境条件,基于设计曲面进行道路参数化设计建模,完成由概念设计至BIM模型的转化,可以快速统计工程量并生成二维图纸,工程量及图纸随着方案调整实时变化。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3

水系连通,本项目需在关键节点处设置多个涵闸以改善水动力条件,涵闸数目众多且现状断面尺寸各异,为提高设计效率,我院对涵闸工程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创建了涵闸工程通用族库,实现了所有细部构件的参数化,涵闸工程涉及参数众多,在参数化图库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族参数重复和参数无法联动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的工作冗余。

我院自主开发了一套水利工程涵闸三维智能设计系统,该系统适用各类涵闸,可自由调整构件布置次序及类型,设置主参数后,在智能算法的推演下自动推荐涵闸组合方案,参数关联算法使细部参数的设置更加便捷、合理,涵闸设计完成后亦可输出基底应力、结构内力等荷载计算的相关结果,为涵闸的地基处理、结构设计提供依据,该系统可生成Revit三维模型并同步输出二维图纸,为涵闸工程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设计解决方案。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4

淹没分析与土方平衡,利用Civil 3D进行淹没分析,可直观展示淹没区和非淹没区的动态关系,实时调整场地竖向布置,保证设计水面率,实现水路连通,优化滨水景观布置,结合场地布置应用Civil 3D分区域计算挖填方量,实现土方平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投资。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5

设计分析优化,项目区内的设计岛屿众多,水网纵横交错,深槽浅滩密布,不同水位会产生不同水陆边界,传统水动力模型边界处理工作量繁琐且准确性不高,本项目打通三维数字模型与分析模型的数据接口,利用Civil 3D曲面叠加的方法来寻求水陆边界,建立MIKE21水动力模型、水质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水位、水深、流速、水质的动态分析结果,进一步优化航道路线、岛屿、垛田及涵闸建筑物的布置方案。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6

2、蓄水闸设计

为保障枯水期绿水湾湿地的生态水位要求,新建一座集行洪、蓄水和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蓄水闸采用底轴翻板闸结构,总净宽110米,单跨布置,闸门净挡水高度4米,蓄水闸设计基于Vault服务器部署项目协同工作平台,进行设计人员组织与权限分配,实现了各专业的协同设计。

BIM模型导入Midas GTS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优化模型,BIM模导入三维配筋软件,可快速进行结构配筋设计,生成二维钢筋图表,提高钢筋图出图效率及准确性,运用我院自主开发的工程量统计插件,设置统计、输出规则、计算模型工程量并生成清单,极大的提高了工程量统计效率。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7

3、景观设计

在Mars平台中加载倾斜摄影、BIM模型等数据,实现周边场景快速还原,在PC或VR端进行三维可视化种植,可直观展示景观设计方案,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设计中可自主调节植物高度、冠幅、地径、胸径等参数,通过植物信息模型可快速查看植物的科、属、生态习性等信息,按场地生境类型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模拟植物四季变化,可进一步优化树种搭配,更直观的感受到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

通过飞行和人视视角进行景观视线分析,优化视线焦点引导、种植群落搭配以及竖向空间层次,进行真实日照情况模拟,直观展示植物郁闭度,合理调整种植间距和密度,可一键导出详细的苗木清单表,准确控制投资,减少工作量。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图8


三、心得及总结

通过数字化技术在绿水湾湿地公园项目中的应用,有效提高现场踏勘和前期对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方案调整带来的设计工作量,采用多视角、多维度展现设计成果,为参建各方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沟通平台,本次项目的实施也探寻出一条河湖岸线类项目的BIM应用技术路线,对类似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IM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评论4条

经典案例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BIM技术应用的相关案例教程

BIM是当下工程建设领域里一个十分火爆的名词。 虽然应用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行业内却有着非同寻常人气。 随着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对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促进我国建筑信息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现总结BIM的不同场景下的一些应用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应用案例分析 1、 概念设计BIM应
许杰峰: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技术与BIM应用分会会长、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 在20多年的工作中,承担过多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通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流程,对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有独到的见解。 01 BIM技术如何发挥最大价值? 建筑业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BIM 技术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最大价值?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
来源:BIM学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BIM模型维护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
摘 要:利用构建建筑工程造价效益预测函数,借助于BIM技术对造价效益控制模型进行构建,然后交互处理工程造价数据与BIM模型,最后对不同阶段的造价进行科学管理。本文在某建筑项目对此创新方法进行应用,验证此方法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显著降低无必要开销浪费,切实提升工程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BIM 技术;工程;管理;控制;造价;建筑;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承包方对人、财、物力进行科学的
近些年随着国内Bim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建筑业对其的关注度与重视也不断提高。 上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下到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 谈起“BIM技术”,先不说说的对与不对,但也都能说上两句,能谈到BIM的概念,BIM的优势。 但是说到这些观点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一个情况,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学习理解BIM的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坑。 一、BIM就是三维模型,BIM就是Revit 说到B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