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焊双面成型质量差引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单面焊双面成形质量差引起的问题
1、增加消耗,降低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焊接生产中,优质的焊接质量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 而一旦出现严重的焊接缺陷,就会增加板材、焊材、电力及人力的消耗等。否则,这些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会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
2、焊接缺陷会给结构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引起安全事故
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主要用于锅炉及压力容器等重要构件的焊接生产中,一旦有严重缺陷,质量不合格,焊件的焊补非常困难,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受各种交变载荷及压力的作用,使焊缝的缺陷产生应力集中,加之焊缝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小,减弱了焊接接头的强度。轻则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重则导致焊缝断裂,产品破坏,酿成严重的事故。
二.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1、焊接电源自身因素引起的焊接质量差
焊接电源是焊接工艺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若焊接电源自身性能不好,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焊件。当焊机的引弧性能差,电弧燃烧不稳定,就不能保证工艺参数稳定,焊接过程就无法正常进行,焊接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用交流电源焊接时,电弧稳定性差。采用直流电源焊接时,电弧稳定、柔顺、飞溅少,但电弧磁偏吹较交流严重。低氢型焊条稳弧性差,通常必须采用直流弧焊电源。用小电流焊接薄板时,也常用直流弧焊电源,因为引弧比较容易,电弧比较稳定。低氢型焊条用直流电源焊接时,一般用反接,因为反接的电弧比正接稳定。焊接薄板时,焊接电流小,电弧不稳定,因此焊接薄板时,不论是用碱性焊条还是用酸性焊条,都选用直流反接。
2、工艺因素对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质量的影响
2.1 焊接电流
焊接电流大小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焊接的最终质量。焊接电流过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使熔透深度增加,但易出现咬边、焊穿、增加焊件变形和金属飞溅量,也会使焊接接头的组织由于过热而发生变化,并增大气孔倾向。尤其在立焊操作时熔池难以控制,易出现焊瘤,弧长增加,就会产生咬边。焊接电流过小,使电弧不稳,熔透深度减小,易出现未焊透、熔合不良、夹渣、脱节等缺陷。
焊接电流应根据板件厚度、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接层数、焊条类形、焊条直径和焊接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2.2 焊接速度
焊接速度是表征焊接生产效率的主要参数。合理选择焊接速度对保证焊接质量尤为重要。焊接速度应该均匀适当,既要保证焊透又要保证不焊穿,同时还要使焊缝宽度和余高等符合设计要求。焊速过快,使熔池温度不够,易造成未焊透、未熔合、焊缝成形不良等缺陷。焊速过慢,使高温时间长,热影响区宽度增加,焊接接头的晶粒变粗,机械性能降低,焊件的变形量增大,同时焊速过慢还会使每层的厚度增大,导致熔渣倒流,形成夹渣等缺陷。
2.3 电弧电压
焊接过程中合理的控制电弧长度是保证焊缝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焊条电弧焊电弧电压主要由电弧长度决定的。电弧长度越大,电弧电压越高,电弧长度越短,电弧电压越小。电弧过长对熔化金属保护差,空气中的氧、氮等有害气体容易侵入,使焊缝易产生气孔,焊接金属的机械性能降低。但弧长也不易过短,若弧长过短,就会引起粘条现象,且由于电弧对溶池的表面压力过大,不利于溶池的搅拌,使溶池中气体及溶渣上浮受阻,从而引起气孔、夹渣等缺陷的产生。
2.4 焊接层数选择不当
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层数的选择对焊缝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焊接层数主要根据焊件厚度、焊条直径、坡口形式和装配间隙等来确定。
对于低碳钢和强度等级较低的低合金钢的多层焊时,每层厚度过大,对焊缝金属的塑性(主要表现在冷弯上)有不利的影响,且焊接过程中熔渣易倒流,产生夹渣和未熔合等缺陷。但每层厚度也不易过小,以免造成焊缝两侧熔合不良。
2.5 焊条类形及焊条直径的影响
焊缝金属的性能主要由焊条和焊件金属相互熔化来决定。因此,焊条类形选择恰当与否是影响焊缝质量的重要因素。焊条直径的大小除了对生产率有一定的影响外,对焊接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焊条直径一般根据焊件的厚度选择:同时还要考虑接头形式、施焊位置和焊接层数,对于重要的结构还要考虑焊接热输入的要求。
在板厚相同的条件下,平焊位置的焊接所选用的焊条直径比其他位置大一些,立焊,横焊和仰焊应选用较细的焊条,一般不超过4.0mm。第一层焊道应选用小直径焊条焊接,以后各层可以根据焊件的厚度选用较大的焊条。T形接头、搭接接头都选用较大直径的焊条。
3、操作因素
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工的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技术水平低,就意味着打底层的运条方法、焊条角度、接头方法、中间层及盖面层的运条方法、接头、收尾等操作方法掌握不熟练,这是造成焊缝质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焊前对工件上的油、锈、水分清理不严格,焊条未经烘干处理或烘烤温度不够而投入使用,会促使焊缝产生大量的气孔,从而使焊接缝质量达不到要求。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