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5代机上这层隐身镀膜,苏57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才刚刚搞定

俄罗斯官媒塔斯社近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周五宣布研制成功一种能增强军用飞机隐身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涂层,将被应用于俄罗斯最先进的苏霍伊苏-57第五代战斗机以及其他多种军机座舱玻璃的制造。
这种全新玻璃涂层由位于奥布宁斯克的国家"工艺"科研生产中心(Technologiya)研制,该机构目前隶属与俄技-化学复合材料公司(RT Chemcomposite)。
长久以来,苏-57隐身战斗机的原型机——T-50在隐身性能上饱受质疑,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该机的座舱盖和风挡玻璃迟迟无法应用隐身涂层,直到2017年Т-50后期型原型机出现后,人们才在该机上看到了淡紫色的隐身镀膜座舱盖。
镀膜座舱盖已成为保证第五代战斗机隐身性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这是因为战斗机座舱是一个形状复杂的空腔结构,如果让入射雷达波不加阻挡地进入座舱内部,将会引发强烈反射。一般来说座舱反射能占战斗机迎头雷达截面积(RCS)的25%以上,所以消除座舱反射将能大幅提高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现代隐身战斗机乃至部分四代半战斗机/电子战飞机都在座舱盖和风挡玻璃外侧镀上了一层氧化铟锡(ITO)金属氧化物镀膜,这层镀膜在阳光反射下会呈现标志性的淡黄绿色-淡紫色。这种ITO镀膜有两个作用,一是依靠自身的电磁(EMI)屏蔽作用阻止雷达波进入座舱内,二是通过镀膜的导电性能使战斗机座舱玻璃与周围机体间形成均匀连续的导电率,避免雷达波在两种不同导电率材料交界处形成激励电流或者磁流,产生额外电磁散射信号。
所以ITO镀膜的隐身原理并不是吸波,而是通过屏蔽和导电保持战斗机在隐身外形上的完整性。2011年1月11日歼-20 2001号原型机首飞时,该机淡黄绿色的整体成形座舱盖就在机身黑色吸波涂层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说明我国在隐身飞机座舱盖镀膜的研究上远远领先于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在新闻稿中表示,新涂层自2017年8月才开始应用在T-50原型机上,除苏-57之外,该涂层还将被用于苏-30SM、苏-34、苏-35、米格-29K和图-160等机型的座舱盖和风挡玻璃制造。
该涂层由70-90纳米厚的金属氧化物层制成,除了能使座舱雷达回波强度降低30%之外,还能保护飞行员免受天空中紫外线和阳光热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新涂层将座舱鹰阳光暴晒导致的加热效应减弱3倍以上,整体透光率不低于65%,紫外线下降超过4-6倍。
作者:阿姆斯壮
来源:航空制造网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