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


近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世国教授团队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一种高粘附性的聚离子液体材料。

胶粘剂材料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尽管近年来许多基于多巴胺结构的高分子胶粘剂广为报道,但其存在的不可逆氧化交联、合成繁琐、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开发一种新型多功能胶粘剂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离子液体,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组成的一类室温熔融盐,具有诸多常规有机分子不具备的特性,例如,极低的蒸气压、不可燃性、高离子导电性、与各种有机/无机材料间良好的相容性,以及高(热、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等。由于大多数离子液体在室温处于液态,直接使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胶粘剂材料使用显得不切实际。聚离子液体,结合了离子液体固有的化学性质和聚合物的基本物理性质(机械耐久性和可加工性等),表现出了直接作为胶粘剂材料使用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其过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使得目前报道的大部分聚离子液体材料在室温下大多都是质地偏脆的固体粉末。此外,一般的聚离子液体本身几乎没有粘附特性,不能直接作为胶粘剂使用。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1

图1 烷氧基聚离子液体(PIL-m-TFSI)及其它对比样品的结构式


本研究表明,通过在含有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FSI)阴离子的聚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主链上简单地引入烷氧基侧基,传统的聚离子液体就可以设计成高效的胶粘剂,如图1所示。柔性烷氧基侧链的加入不仅显著降低了聚离子液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且使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再加上内部独特的静电相互作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烷氧基聚离子液体表现出了较高的内聚能和界面粘附能。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2

图2 烷氧基聚离子液体流变行为及宏观粘接实验


如图2所示,在室温条件下,聚离子液体的储能模量(G′, 4.59 × 106 Pa)、损耗模量(G″, 3.99 × 106 Pa)以及复合黏度(η, 9.68 × 105 Pa·s)都非常大,表明聚离子液体在变形过程中存在强烈的分子链纠缠。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三个数值显著降低(图1b, c)。这一变化表明可能存在由热不稳定的氢键组成的网络结构。在宏观测试中发现,这类烷氧基聚离子液体对各种基材,如玻璃、陶瓷、不锈钢、铝合金和聚合物都具有很强的粘附作用。12cm2的粘附面积可以轻松悬挂42kg的重物而不脱落(图2e)。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3

图3 粘接强度的定量测试


如图3所示,通过搭接实验对聚离子液体胶粘剂粘接强度进行定量测试发现,聚离子液体胶粘剂材料表现出来了基底材料的普适性和强的温敏性。此外,其粘接强度与结构参数(阴离子类型、烷氧基侧链长度、是否具有离子基团、烷氧基季铵化修饰程度等)密切相关。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离子液体胶粘剂出现粘接强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界面粘接强度的降低。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4

图4 内聚能(CED)和界面黏附能(IAE)的理论计算


如图4所示,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聚离子液体内部以及与多羟基基底表面之间均存在大量的氢键作用。并且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内聚能(CED)和界面黏附能(IAE)数值。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5

图5 烷氧基聚离子液体胶粘剂及其复合物的多功能应用


如图5所示,利用该高粘附性的聚离子液体材料,可以有效修复多种材料的断面,如断裂的玛瑙研钵杵,断裂的玻璃瓶等。利用聚离子液体与多壁碳纳米管或银纳米纤维材料间的高相容性,还制备出了光响应型胶粘剂和导电复合胶粘剂。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6

图6 外加电场对烷氧基聚离子液体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如图6所示,PIL-2-TFSI聚离子液体胶粘剂表现出了对外界电场独特的可逆响应,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宏观粘接强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响应,最高能提升35%左右。这一提升现象受到外加电压高低、环境温度高低、以及作用时间长短影响。与系列聚离子液体胶粘剂宏观断面情况相结合,本研究认为外界电场对宏观粘接强度的提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升了界面黏附强度来实现的。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俊和硕士研究生陈展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世国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以及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项目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0962


相关进展

湖南工大廖海洋博士等:基于双交联/网络结构的环氧基功能化聚离子液体电解质助力锂离子电池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曹鹏飞研究员团队《Macromolecules》封面:面向基于可拉伸聚离子液体的双重应用膜的优化设计

苏州大学严锋教授课题组:基于聚离子液体水凝胶的抗冻离子皮肤

北京大学翟茂林教授课题组:咪唑六氟磷酸盐聚离子液体凝胶电解质的辐射合成及性能研究

天津大学李悦生教授课题组:不同反离子聚离子液体的自修复材料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7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8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9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图10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材料制造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评论0条

    暂无评论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相关视频课程

    湖南大学张世国教授团队《Adv. Mater.》:新型高效多功能聚离子液体粘附材料的相关案例教程

    锂离子电池 (LIB) 在超低温 (<-40 °C) 下的正常运行对于寒冷气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常见基于插层的复合正极由于其低的锂扩散系数和较差的反应动力学限制了它们在超低温下被进一步的应用。所以,基于转化反应的有机正极被认为能够用于超低温应用的潜在电极材料。但是,目前对于有机正极的低温行为研究很少,结晶度对超低温性能的影响仍然缺乏解释。研究结晶度对有机正极超低温性能影响的关键是获得两种存
    具有分子/离子级超快选择性传输通道结构的纳米流体膜是实现高效分离、催化、离子整流、生物传感、以及能量储存和转换的核心器件。然而,现有报道的纳米流体膜通常是由生物水通道蛋白、无机碳纳米管、二维纳米片以及多孔框架材料等通过复杂的纳米化学合成方法和制膜过程获得,成本高、能耗大和膜面积较小等问题限制了其规模化制备和应用。聚合物材料易于合成、成膜性好,但是常规聚合物分子链间容易相互缠绕和紧密堆叠,因此,制备
    无机P-N结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和通信系统等,但是全有机P-N结却鲜有报导。无机半导体通常可以利用硼和磷掺杂硅分别得到P型和N型半导体,理论上可以通过单一有机材料的化学掺杂来创建P-N结,但是基于单一有机材料的高性能P-N结很少报导,因为掺杂剂的扩散通常会导致材料产生瞬态的整流效应。 西安交通大学王洪教授团队利用单一有机材料,单一掺杂剂,通过改变掺杂剂的掺杂浓度,使有机
    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设计开发新型功能性的构筑基元逐渐成为了解决目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主客体化学性质、简便易行的功能化方法以及可调节的拓扑构型,为多种晶态和无定形态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构筑提供了新的启示和突破口。相关的功能体系在分离、传感、催化等前沿应用研究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有望推动新
    利用粘合剂完成材料表面的高效粘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加工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材料仿生设计、器件集成研究等的重要手段。相对于焊接或榫卯结构而言,粘接处理更为方便、温和,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其粘接过程而言,一方面借助粘合剂内可反应基团(环氧、氰基丙烯酸酯、不饱和聚酯、活化酯等)或超分子相互作用实现材料间的快速粘接。另一方面,其粘接性能依赖于粘接剂本身的力学强度和韧性、与表面相互作用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