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














引言

IGBT是综合MOS管和双极型晶体管优势特征的一种半导体复合器件,作为功率半导体分离器件的代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控制领域,所涉及领域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巨大。近几年中国IGBT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及市场牵引下得到迅速发展,但技术方面与国际大厂仍有较大差距,国际大厂中以英飞凌为代表,技术已发展到微沟槽性IGBT,并达到量产水平。

从1980年至今,IGBT经历了六代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分别是第一代平面穿通型(P.PT),第二代改进的平面穿通型(P.PT),第三代平面非穿通型(P.NPT),第四代沟槽非穿通型(Trench.NPT),第五代平面栅软穿通型(P.SPT)和第六代沟槽栅电场-截止型(FS-Trench)。主要是围绕以下3种核心技术及与其同步的载流子浓度分布优化技术发展:(1)体结构(又称衬底):PT(穿通)→NPT(非穿通)→ FS/SPT/LPT(软穿通)。(2)栅结构:平面栅→沟槽栅。(3)集电极区结构:透明集电极→内透明集电极结构。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1

IBGT芯片在结构上是由数万个元胞(Cell)重复组成,工艺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功率器件技术制造而成。每个元胞(Cell)结构如图2所示,可将其分为正面MOS结构、体结构和背面集电极区的结构三部分。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2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3

体结构的发展

IGBT 的体结构设计技术发展经历从穿通(PT)-非穿通(NTP)-软穿通(SPT)的历程。

(1)穿通结构(Punch Through,PT)特点。随着外延技术的发展,引入N型缓冲区形成穿通结构,降低了背部空穴注入效率,实现了批量应用,但限制了高压IGBT的发展,最高电压1 700V。

(2)非穿通结构(Non Punch Through ,NPT)特点。随着区熔薄晶圆技术发展,基于N型衬底的非穿通结构IGBT推动了电压等级的不断提升,并通过空穴注入效率控制技术使IGBT具有正温度系数,能够较快地实现并联应用、高短路能力,提高应用功率等级,并且不需要外延工艺从而降低成本。NPT技术缺点为器件漂移区较长,电场呈三角形分布,硅片较厚,静态和动态损耗较大。

(3)软穿通结构(Soft Punch Throughput,SPT)特点。NPT结构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芯片衬底厚度也随之增加,导致通态压降增大,静态和动态损耗较大。为了优化通态压降与耐压的关系,局部穿通结构(又称为软穿通)应运而生,ABB称之为软穿通(Soft Punch Throng,SPT);英飞凌称之为电场截止(Field Stop,FS);三菱称之为弱穿通(Light Punch Through,LPT)等多种不同名称。在相同的耐压能力下,软穿通结构(SPT)比非穿通结构(NPT)的芯片厚度降低30%,芯片尺寸大幅度减小,动静态性能可扩至30%以上。同时仍保持非穿通结构(NPT)的正温度系数的特点。

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增强型技术及超薄片技术都是基于软穿通的结构。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4

正面MOS结构的发展

IGBT的正面MOS结构包括栅极和发射区,其中栅的结构从平面栅(Planar)发展为沟槽栅(Trench)。(1)平面栅。平面栅有较好的栅氧化层质量,栅电容较小,不会在栅极下方造成电场集中而影响耐压,经过优化也可改善器件工作特性,如降低开关损耗等,在高压IGBT(3300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被普遍采用。(2)沟槽栅。沟槽栅结构将多晶硅栅从横向变为纵向,有效提高元胞(Cell)密度,有利于降低功耗,同时载流子分布更理想,沟道电流大,被广泛应用于中、低(1700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IGBT器件中。沟槽栅的缺点是相对于平面栅结构工艺较复杂、成品率与可靠性降低,栅电容比平面栅结构大,目前先进的增强型技术通过优化正面MOS结构,靠近发射极一端的电子注入效率,从而优化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的折中关系。

技术发展具有阶段性,每种产品都存在多种技术共同使用的情况。IGBT产品从1980年代初期的非穿通平面栅结构(NPT Planar)发展到现在的主流的场沟道截止结构(Field Stop Trench),发展趋势无疑是朝着芯片更薄、更小,性能更优越的方向前进。通过在Infineon(IR)官网进行选型及对产品资料查找,查找到由IR公司制造的IGBT产品结构及每代产品的特点。经过对已生产的包含上述技术的IGBT产品进行详细工艺分析,以Infineon(IR)的历代产品为例得到一些数据。

经过对4款产品的基本分析,整理出以下信息。由于栅节距(Gate Pitch)在IGBT器件中可作为元胞节距(Cell Pitch),在表1中以元胞节距(CellPitch)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IR公司结合自有的生产工艺及国际通用IGBT技术定义产品代,并基本处于技术领先的位置。(2)在不同代产品中的相关技术保持工艺一致,如平面栅结构中的多晶硅厚度为1μm左右,沟槽栅结构中的沟槽深度为5.5μm左右。将以上Infineon(IR)第四代到第七代产品的实验数据与其发布的技术发展示意图结合,整理出如图3所示产品技术发展的参考示意图。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5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6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7

IGBT的分析方法

对于IGBT的分析,形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含4个步骤:(1)查找相应的理论支撑;(2)选取适合的样品;(3)使用平面及纵向分析进行实验;(4)实验数据与理论支撑比对分析。使用平面及纵向分析进行实验。对样品进行平面及纵向分析是集成电路中常用的实验方式,本文提到的分析方法中,选取适合产品及技术的实验方案是进行实验这个步骤的重要前提,只有实验方案正确,才能够获取真实的数据并与理论支持比对,得到合理的判断。

IGBT主要平面分析方法:使用反应离子刻蚀机去除IGBT产品中的钝化层或介质层,配合使用研磨机去除IGBT产品中的金属层,可以进行平面逐层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去除不同层次前后的产品。观测内容涉及芯片形貌特征、元胞尺寸测量等。

IGBT主要纵向分析方法:IGBT纵向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纵向分析以及纵向染色分析,主要使用到研磨机进行样品制备。经过样品制备后,需要使用扫描电镜观测纵向形貌、层次结构、尺寸测量以及各层成分的分析。纵向染色分析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染结的结构、形貌尺寸等。在项目过程中,一般会同时使用以上两种分析方法。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图8

结语

基于EDA仿真验证进行芯片研发的方法在业内已广泛使用,与集成电路芯片不同,分立器件的研发由于种类繁多,工艺差异明显、仿真工具有限等,无法使用通用的此类方法,而是需要针对器件或工艺制定具体方法并实施项目。



来源:研究与设计;作者:田新儒

IGBT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评论0条

    暂无评论

    IGBT器件结构及其分析的相关案例教程

    IGBT全球缺货成香饽饽,对从业者来说是红利期到了吗?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高速铁路等领域的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近期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不仅价格上涨,而且难以采购。据报道,IGBT陷入大缺货,缺货问题至少在2024年中前难以解决。此前有消息称,部分厂商IGBT产线代工价上涨10%。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IGBT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
    1. 功率类芯片介绍 新能源汽车中广泛应用了功率半导体器件(芯片)。各电力电子装置,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直流/直流变换器、交流/直流充电器、直流/交流逆变器和电动辅助变换器等,如图所示: 纯电/混动汽车内部的电力电子装置框图 (1)直流/直流升压和降压变换器,如DCDC、BOOST等,用于将高压电池的直流电降压为低压直流电或者将一种高压电源变换为另一种高压电源,功率器件主要应用为高压大电流的Si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芯片结构是决定 IGBT 芯片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芯片本体的优化设计是提高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功率密度、运行效率和工况适应性的基础。围绕电动汽车 IGBT 芯片电流密度提升和功率损耗降低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分类探讨沟槽栅技术、屏蔽栅结构、载流子存储层、超级结和逆导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梳理了IGBT 芯片在高压/高温等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升技术,特别是对缓冲层和终端结构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 BJT(双极结型晶体三极管) 和 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具有自关断的特征。简单讲,是一个非通即断的开关。 IGBT没有放大电压的功能,导通时可以看做导线,断开时当做开路。IGBT融合了BJT和MOSFET的两种器件的优点,如驱动功率小和饱和压降低等。 IGBT模块是由IGBT与FWD(续流二极管芯片)通过特
    IGBT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一个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有两个N+区,其中一个N+区称为源区,附于其上的电极称为源极。另一个N+区称为漏区。器件的控制区为栅区,附于其上的电极称为栅极。沟道在紧靠栅区边界形成。在漏、源之间的P型 区(包括P+和P-区,沟道在该区域形成),称为亚沟道区(Subchannel region)。 而在漏区另一侧的P+区称为漏注入区(Drain injector)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