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与ABAQUS比较之实例5---过盈配合问题的接触分析

本篇博文是一个过盈配合问题的接触分析,用于模拟机械装配过程中压入式装配过程。本篇是用ABAQUS做的,后面会有两篇分别用ANSYS,SOLIDWORKS/SIMULATION对该例子做分析。

【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的三个零件,红色的称为压头,白色的称为内圈,青色的称为底座,内圈和底座之间有0.07mm的过盈,现在压头上往下加力压,下压57mm,要求下压过程中米塞斯应力的变化过程。

002TvzhFzy74V2Ie4Mp19&690.png

已知条件如下:

(1)两个零件及压头的几何尺寸均已知。(具体尺寸见下面的草图部分)

(2)压头刚性,内圈和底座均为钢材,弹性模量210MPA,泊松比0.3

(3)接触处:压头与内圈之间是无摩擦的;内圈和底座之间是有摩擦的,摩擦系数为0.2.

【张建华《ABAQUS基础入门与案例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问题分析】

(1)分析类型。虽然有一个明显的位移下压,但是由于速度缓慢,不考虑加速度效应,从而使用静力学分析。

(2)非线性考虑。接触非线性:两处接触,要做接触分析;几何非线性:大位移,要打开大变形开关;材料为线性。

(3)几何建模。由于是轴对称模型,使用轴对称。内圈和底座为变形体,而压头为刚体。为了保证收敛,一开始就让内圈伸入到底座3mm。此外,为了免去装配时调整装配位置的麻烦,首先创建一个草图,在该草图中创建压头,内圈和底座的剖面,保证初始的装配位置,然后使用该草图分别创建三个部件。

(4)边界条件。底座的底边没有Y位移;为保证计算收敛,压头两次下移,第一次0.001mm,第二次到57mm.

【分析过程】

1. 创建草图。

创建一个草图如下:

002TvzhFzy74V2IhrD117&690.png

其中1-2-3-4-5-6:封闭的矩形是压头;3-4-8-7粉笔的矩形是内圈;9-10-11-12-13-14-15-16封闭的多边形是底座。

这里各点的坐标如下

1—(35,145);2 –(35,132);3—(41,132);4—(50.07,132)

5—(56,132);6—(56,145);7—(41,72);8—(50.07,72)

9—(50,75);10—(80,75);11—(80,60);12—(65,60)

13—(65,0);14—(35,0);15—(35,15);16—(50,15)

同时要创建旋转轴。

2. 创建三个部件。

从三个草图分别创建压头,内圈和底座。

创建时导入草图,删去不要的部分即可。

对于压头,使用轴对称解析刚体,然后选取其顶面中点为参考点;对于内圈和底座,使用轴对称的可变形壳。

创建完毕后结果分别如下图。

压头及参考点

002TvzhFzy74V2ImOR5b3&690.png

内圈

002TvzhFzy74V2IqnBM72&690.png

底座

002TvzhFzy74V2IvCM808&690.png

3. 创建装配体

由于三个部件都是基于草图创建,而草图中三个部件已经正确定位,所以直接选择三个部件创建装配体。

结果如下图

002TvzhFzy74V2J0M4Kb6&690.png

4. 设置材料和截面属性。

对内圈和底座均设置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002TvzhFzy74V2J4KEP4b&690.png

步骤是(1)创建材料(2)将材料赋给截面(3)将截面分配给底座和内圈。

前面几篇已经多次提过,不再赘述。

5. 设置分析步。

除了系统默认的初始分析步外,这里设置两个分析步

第一个分析步,压头下压0.001mm,用于建立平稳的接触。

第二个分析步,下压到57mm,完成预定动作。

这两个分析步都需要打开大变形开关。

设置结果如下图

002TvzhFzy74V2J96pdbb&690.png

其中,对于第二个分析步,设置其增量步如下

002TvzhFzy74V2JdvNFeb&690.png

6. 定义接触。

(1)首先定义两种接触类型。无摩擦的,以及有摩擦的(摩擦系数0.2)

结果如下图


其中的Nofriction采用默认设置,而对于YesFriction,设置如下

002TvzhFzy74V2K3FKCb6&690.png

(2)定义接触

在压头和内圈之间使用Nofriction

在内圈和底座之间使用YesFriction

而且均在初始时间步定义这两个接触;定义结果如下:

002TvzhFzy74V2K7XYP4f&690.png

7.定义边界条件

这里底座底边没有竖向位移;压头先后下降两次,第一次为0.001mm,第二次到57mm,均使用位移边界条件施加。

定义结果如下

002TvzhFzy74V2KcF1H8d&690.png

其中,BC-1是底座底边的位移设置;

而BC-2是压头的两次移动。

8. 划分网格

使用3mm的网格尺寸,CAX4l的单元,划分底座和内圈,结果如下

002TvzhFzy74V2KCCxA6a&690.png

9. 创建并提交分析作业

002TvzhFzy74V2KGQyVd5&690.png

10.后处理

开始状态时的应力云图

002TvzhFzy74V2L7welb1&690.png

最后状态的 应力云图

002TvzhFzy74V2Lda14f2&690.png

最后状态时展开轴对称270度如下


002TvzhFzy74V2LihZ06a&690.png


来源:宋博士的博客,版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