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岩土地质工程灾害的治理探讨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与地质灾害的增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的重点。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地质资源、减轻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地影响到了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不仅破坏了大量的工程设施,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为此,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探讨分析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目前,我国从乡村到城镇均在实施大量的工程施工,在这些工程建设中往往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也有诸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相对前者来说,后者则更注重在开发和利用上的合理性,目的是让环境不再受到破坏而是保护。但是根据我国近几年来的环境分析,我国大多数的地质灾害并非自然原因,而是有很多人为因素导致的。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重很大,然而,如果要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必须控制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施行一系列保护环境,以及防止自然灾害的措施。

对岩土地质工程灾害的治理探讨的图1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来分析,我国的地理环境有独特,复杂,多变的特点。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并且经济状况。我国在灾害发生之后并不能有效承受。再考虑到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这给我国在防灾上有了巨大的压力。据相关资料统计,一些地质灾害(例如: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等)在我国发生率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所以将近一半比例的地质灾害都是因为人们不合理开采的原因造成的。

1. 因滑坡而导致的地质灾害

滑坡是导致地质灾害的特征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河流冲刷、人工切坡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其发生的特征为:1) 靠近水源,例如江河湖等地,由于容易形成较大的地形高差,类似的山区也会容易发生滑坡。2)某些地质区在造带时间,比如地震带,断裂带等。3)有很多土和岩石的地方。4)一些强降雨地区以及暴雨地带。

2.因崩塌而导致的地质灾害

由于发生滑坡,很多陡坡都会有裂痕,岩土不结实,容易造成中空现象,导致其容易破碎,移动,稳定性降低。其原因主要是:1) 过度开采矿产。2) 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 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 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3.因泥石流而导致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容易导致沟谷或山坡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产生特殊洪流,进而引发地质灾害。

其原因主要是:1) 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4.因地面变形而导致的地质灾害

地面变形是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面裂缝的过程。现今,国内有将近70多个城镇都发生过地面沉降,较严重的有30多个,根据资料分析,沉降量可达3m。发生灾害的地区有孤立存在的,也有密集成群的,以致于形成了地面沉降带。

4.1城镇地面塌陷原因

在我国,发生城镇塌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类开采活动的不合理造成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地表面的岩溶活动也会造成塌陷现象。

3)抽取地下水过多造成地面下沉。

4.2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

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增多,并且力度也在加大。这对我国的地质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大大增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其危害性同样也在增大。我国在地质灾害上损失不少,例如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建设铁路公路,还有很多地质工程,都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崩塌,土壤结构受损,泥石流,土地荒漠化等灾害也会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加之洪灾,认为爆破对土地的破坏,这就更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其发生的规律如下:

1) 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

2) 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

3) 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m) 的“天窗”地段。

4)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

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等等。

4.3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

三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其中不少损失是通过地质灾害而产生的。

对岩土地质工程灾害的治理探讨的图2

三、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1.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1.2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

1.4各类交通建设中所涉及的边坡、滑坡、危岩、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2009)。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践

2.1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2.1.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1.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2.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设计分别采用了对应的防治工程措施。

2.3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2.3.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3.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2.3.3避让措施

2.3.3.1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2.3.3.2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对岩土地质工程灾害的治理探讨的图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发生形式和比例也会随之变化和上涨,对此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保障岩土工程的开展和人们的健康。然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岩土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应首先分析当地的地质情况和一些人为行为,综合分析其各方面原因和情况后再制定对应的措施进行全面、综合的防治,以确保岩土工程治理和安全。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