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介绍
 C9高校力学博士,拥有扎实的力学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复杂力学问题的推导与分析。同时,精通Abaqus模拟仿真技术,能够高效构建模型并精准预测结构行为。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创新思维推动力学领域的发展,为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课程适合人群
 1.结构与材料领域研究人员
从事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蜂窝材料、界面力学等研究的科研人员,想掌握数值仿真方法以分析脱胶、起皱、局部失效机理。
2.高校硕博士研究生
正在使用 Ansys APDL 或 Workbench 进行力学建模、有限元分析、论文仿真的研究生,尤其是进行夹层结构或复合材料课题的学生。
3.工程设计与仿真工程师
从事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叶片、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结构分析人员,希望建立蜂窝夹层及界面脱胶的有限元模型,提升分析精度与建模效率。
4.科研院所及企业技术人员
希望理解夹层板在受压、受弯及冲击载荷下的损伤演化机制,从理论与工程应用角度掌握数值验证与失效评估方法。
5.想系统学习 Ansys APDL 的技术人员
具备基础有限元知识,但希望通过具体工程案例(蜂窝夹层+脱胶)掌握 APDL 参数化建模、接触/界面设置、后处理技巧的学习者。
 课程特色和优势
 1.聚焦实际工程问题,案例导向教学
以蜂窝夹层结构的“脱胶失效”为核心问题,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系统讲解从几何建模、材料定义、接触设置到后处理分析的完整流程,让学习者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建模、怎样验证结果”。
2.基于 APDL 的高自由度参数化建模
教程全程使用 Ansys APDL 脚本实现建模与分析,帮助学员掌握参数化建模技巧,可快速修改蜂窝尺寸、脱胶范围、材料性能等参数,显著提升仿真效率与研究拓展性。
3.多层次界面建模方法对比
课程涵盖从简单脱胶区弱粘接法到界面单元(COH/INTER205)建模法等多种思路,学员可根据研究或工程需求灵活选择,理解不同方法的优劣及适用场景。
4.深入讲解接触与脱胶机理
结合力学理论分析和有限元结果,深入解析夹层面—芯脱胶的力传递路径、局部应力集中、剥离模式与破坏特征,帮助学员建立结构失效的“力学图像”。
5.仿真结果可视化与后处理技巧
课程包含位移云图、接触压力分布、界面应力场、局部能量释放等可视化分析方法,帮助学员从图形化结果中提炼物理规律与论文数据。
6.科研与工程双重导向
教学内容兼顾科研与工程应用:既可支撑论文研究(脱胶机理、界面损伤演化),也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夹层结构优化、失效预测)。
7.可拓展到多类复合结构分析
所讲方法可直接扩展至碳纤维/铝蜂窝夹层、泡沫夹层、胶接结构等多种复合结构,具备通用性与延展性。
 对学员的帮助有哪些?
 掌握蜂窝夹层脱胶建模的核心思路
从“几何抽象 → 接触定义 → 脱胶区域控制 → 后处理”全流程入手,学员可快速掌握蜂窝夹层在不同脱胶形式下的有限元建模方法,解决以往脱胶难以建模或模拟不收敛的问题。
提升 APDL 参数化与脚本化能力
通过课程提供的完整脚本模板,学员能熟悉变量定义、循环控制、条件判断、批量建模与自动后处理等技巧,实现结构尺寸、脱胶范围、材料性能等的批量化仿真分析。
建立脱胶力学机理的直观理解
结合仿真结果与力学分析,学员能直观理解脱胶对结构承载能力、应力集中、界面应力分布及失效模式的影响,形成“仿真–理论–结果”一体化认知。
具备科研级建模与分析能力
学员可将课程中学到的接触建模、界面单元、CZM模型等技巧直接用于科研论文或毕业课题,完成高质量的仿真研究,提升论文的数值分析部分深度。
掌握夹层结构多尺度分析思维
通过案例学习,学员能从整体结构响应、局部脱胶行为到界面损伤演化的不同尺度理解结构失效规律,为后续开展多层次仿真或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提升工程设计与结构优化能力
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课程可帮助判断脱胶缺陷对结构性能的敏感性,进而优化结构布局、粘接工艺及修复方案,提高设计可靠性与安全裕度。
可迁移到多种复合结构问题
学到的脱胶分析思路与建模技巧不仅适用于蜂窝夹层,还可直接迁移到泡沫夹层、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接头等复杂结构的失效分析。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内容介绍
本课程围绕蜂窝夹层结构在脱胶缺陷条件下的受力与失效行为分析,系统讲解从理论基础到仿真实践的完整流程,帮助学员掌握从力学机理理解到数值建模实现的全套思路。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
第一模块:蜂窝夹层结构与脱胶机理基础
- 蜂窝夹层结构的构成与力学特点(面板、蜂窝芯、胶层)
 - 常见失效模式:面板屈曲、芯剪切、界面脱胶、起皱
 - 界面脱胶的力学机理与能量传递路径
 - 等效材料方法与真实蜂窝几何方法对比
 - 脱胶区域的几何定义与工程抽象原则
 
第二模块:Ansys APDL 基础与参数化建模技巧
- APDL 基本语法与建模流程回顾
 - 参数定义、循环语句与条件判断的应用
 - 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自动化控制
 - 材料属性与截面定义(面板、芯层、胶层)
 - 接触单元(CONTA174/TARGE170)与界面单元(INTER205)的差异与选用
 - 批量分析与脚本化后处理技巧
 
第三模块:脱胶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 局部脱胶区的定义方法(几何隔离 / 接触弱化 / Cohesive 区域)
 - 接触刚度与摩擦参数对界面响应的影响
 - 不同脱胶比例与分布模式的参数化控制
 - 多组接触属性(Real Constant Sets)的分配技巧
 - 脱胶区域的可视化检查与模型验证
 
课程相关图片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