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

Lucid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家鹏 (Bernard Tse)和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 (Sam Weng)两位华人于2007年创建。

成立之初叫Atieva,谢家鹏是原特斯拉副总裁、董事会成员、电池研发负责人。

Paul Rawlinson作为前特斯拉首席工程师,曾参与过Model S等重要项目,也是此次Lucid新车的主要负责人。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

2014年Atieva进行C轮融资,北汽集团以1亿美元入股,约占25%股权,随后乐视也投资数千万美元,双方以第一、第二大股东的身份进入公司。

2015年,北汽转让股权给乐视,乐视持股比例提升至40%。为了给法拉第未来“输血”,乐视后来也卖出了股份。

2018 年 9 月,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投资 Lucid Motors 超10亿美元。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

2019年,CEO温世铭辞职,Rawlinson 兼任Lucid的CEO和CTO,掌舵公司。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

Lucid自己宣称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这块目前相对竞争对手少(主要是保时捷Taycan)。Lucid在官网上描述:特斯拉创新但不豪华,并非直接竞争对手。

目前市面上宝马属于运动豪华,奥迪属于科技豪华,奔驰是经典豪华,自己要做后-豪华市场(大概意思就是在未来要兼包并蓄,科技,表现力,持续力都会有)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

Lucid Air 底盘最多可以布置三台电机,这体现了Lucid Air 的超高集成能力。Lucid Air 全系可以按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全驱和前1后2/3电机全驱来布置。而三电机版将会是一台1800马力的性能怪兽。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7

▲Lucid Air electric sedan - Highly innovative & a cut above the rest

根据 Lucid Motors 的测试,三电机版的Lucid Air 最高速度可以达到 378 km/h。而特斯拉 Model S 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S的最高速度分别为262 km/h 和 260 km/h。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8

▲Lucid reveals its insane 500-mile range is achieved on 113 kWh battery pack

部分得益于电机等零部件的高度集成,Lucid Air 拥有容积超过 280 升的前舱箱(比目前最大的轿车前舱箱大 89%),加上后备箱的总容积达到 739 升。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9

▲Lucid Motors Air — A Brand-New American Luxury EV

Lucid Air使用了Lucid Electric Advanced Platform (LEAP)平台打造,这个平台其实与其他品牌全新的纯电平台都是类似的,都是尽可能压缩前后悬架空间,尽可能让中部区域空间最大化,因为这样可以给电池留出更多空间,并且也让车内空间更大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0

▲Lucid Air Shows Off Bold Zenith Red Color Option In NYC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1

▲2021 Lucid Air electric Performance and MPG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2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3

▲Lucid Air前电驱总成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4

▲Lucid Air前电驱总成外形尺寸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5

▲Lucid Air后电驱总成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6

▲Lucid Air后电驱总成外形尺寸

Lucid Air 全系均为永磁电机,单电机功率可以达到 447 kW,是目前全球量产纯电动车中峰值功率最高的电机,同时也是峰值功率最大的电机,包括感应电机在内。为了解决永磁电机可能存在的发热问题,Lucid Air 对该电机进行了独特设计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7

▲The Lucid Air is betting on these electric motors to beat Tesla and Porsche

Lucid Air四驱车型前后均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外形尺寸相仿;减速箱采用行星排齿轮机构,分布于电机两侧;根据整车的布置要求不同,前后电机的控制器分别布置于整车的Z向和X向。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8

▲Lucid Air Debuts with 500-mile Range and Car-to-Car Charging

根据官方披露,全驱版的Lucid Air拥有1080马力(805kW)输出的实力,是当前动力输出最大的一款电动车。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19

此外,Lucid Air的续航能力,在美国EPA测试标准下为综合里程836公里,如果在国内的话,实际续航里程还会更高。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0

根据上图能够看到,Lucid Air拥有体积更小的电动机,比保时捷、特斯拉电动机的体积还要小不少。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1

▲确实非常的紧凑

Lucid的电机体积明显小,一方面是转子绕组体积小、另一方面是Lucid电机的减速器集成度高,并不像其他电机一样单独凸出来做减速器,Lucid电机使用行星齿轮结构,将减速器集成在电机中,所以Lucid电机左右是直接接传动轴的,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空间。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2

以这张PPT所展示的电机“马力/重量”比值对比图来看,Lucid Air的“马力/重量”比值超越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主要市场竞争对手。

实际对比看出,Lucid Air的电动机重量为74千克,而保时捷电动机重量为170千克,特斯拉单电机重量为92千克,双电机为134千克。除了重量轻外,Lucid Air的电动机峰值功率更达到了惊人的670HP(500kW)。是目前量产的峰值功率最大的电机,超越了特斯拉。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3

▲Lucid Motors could very well be a force for good in the EV industry

Lucid的技术优化集中在三个方向:

  • 让冷却液尽可能贴近导线,降低电阻。

  • 找到电机中的Dead Zone,即对电动机内部的电磁场进行了数学建模后,发现定子中有几个区域对导电没有帮助,因此可以将冷却系统从这些区域引入电机的核心。

  • 使用了具有连续波状独特绕组模式的计算机化线圈绕组系统,这样可以使温度更加一致。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4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5

我们都知道,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是由很多硅钢片叠加而成的,而每个硅钢片都会进行打孔,把永磁体嵌入其中。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6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根据永磁体的位置可分为表面磁铁(表贴式)和内置磁铁两种,表面磁铁顾名思义就是把永磁体放置在转子外表面,这样的话,磁铁就是弧形的。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7

它的上面需要有一层金属壳来固定它,当电机工作时,这层金属壳不但增加了转子直径,还会产生感应电流,增加了热损耗,而且这层金属壳的强度要足够高,以防止被转子的离心力甩出去,特斯拉最新搞了个碳纤维包裹的转子,在不改变永磁体的前提下,通过对转子结构的颠覆来实现更高的效率,属于很激进,甚至逆天的设计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8

所以目前的常规设计是内置永磁体,为了多放几块磁铁,大家通常采用V型内嵌方案,让一组永磁体以V形夹角的方式对立摆放。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29

永磁同步电机使用的永磁体一般有两种,分别是烧结永磁体和粘结永磁体。常用的是烧结永磁体,一般只能加工成特定形状,通常为长方形。烧结永磁体的优点是密度最大,性能最强,是目前驱动电机上使用量最大的。

它的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异型成本高,不能将叠片孔隙全部填满。而粘结永磁体虽然磁性小,但是可以加工成任意形状,甚至可以浇筑进需要填充的孔隙中,提高磁通量。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0

▲Lucid Air motor的转子叠片打孔图,采用6极单V型设计,但打孔不规则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1

Lucid Air motor嵌入了烧结永磁体的结构图

长方形的永磁体嵌入后,还留下了两侧形状对称的异形空间: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2

填充完烧结永磁体的转子叠片还存在大量的空隙,属于一种浪费

Lucid Air的工程师们没有浪费这些空隙,他们将粘结永磁体嵌入或浇筑到这些空隙中,不仅增加了永磁体的体积,提高了磁通量,也增加了永磁体与叠片之间的连接强度。这就是Lucid的Hybrid Rotor Assembly(混合磁铁技术)。

利用这种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磁通量。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3

下图很明显看出,混合磁体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同转速情况下,扭矩提升明显。达到同样扭矩的情况下,803的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4

▲烧结永磁体801和混合磁铁803技术的性能对比

在上图中,横向坐标轴是电机转速,纵向坐标轴对应的是扭矩,可以看出,由于混合磁铁的磁性更大,能够在相同转速下带来一定的扭矩提升;换句话说,相同扭矩下,Lucid电机效率更高,需要的能耗更小,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5

▲A Game Of Inches: 2021 Lucid Air EV Sedan

Lucid电机定子冷却管路是直接集成到了定子里面的,这样既能节省外部空间,同时也能优化内部的热管理,Lucid有个专利叫做“同轴冷却系统”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6

由于定子线圈通电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不但是很大的能量损耗,也限制了功率和扭矩的进一步提高。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7

而Lucid在对定子建模仿真过程中发现定子中有一些没有产生电磁感应的“死角”,Lucid工程师就把冷却管道“穿进”这些“死角”中,让冷却管路成为了定子的一部分,这样就能让冷却液尽可能靠近定子线圈,最大程度进行降温,温度降低了,铜线电阻就降低了,效率就提升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8

Peter Rawlinson:工程师试图通过尽可能靠近铜线的冷却液来管理这一点,但是笨重的铁定子 - 包裹旋转转子并向其导电的固定组件 - 往往会妨碍。

团队对电机内部的电磁场进行了一些数学建模,发现定子中有几个"死区"对电传导没有贡献,因此可能用于使冷却剂更接近绕组。以前没有人真正关注过这些区域,这些地方没有电磁感应。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39

Lucid首先想到的只是去除材料并放一些孔以减轻重量,但后来他们意识到,可以将冷却系统通过这些区域直接带到电机绕组产生的热量。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0

Lucid对于定子线圈的缠绕模式也进行了建模分析,找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案,让铜线各个部分的温度保持一致,能够避免局部电阻增大,该绕组由24根方形铜线“编织”成一个需要最少粘合的便捷组件。

Peter Rawlinson:定子中的铜导线也是着眼于温度控制的。大多数电动汽车电机中的电线缠绕不精确,这增加了一个电机与下一个电机之间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工程师准确预测和塑造磁场的能力。我们使用计算机化的线圈绕组系统,使用独特的波绕组模式,这使得温度更加一致。这也使我们能够避免将所有导线焊接在一起。

Lucid电机定子部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1

Lucid_Air_Stator_Profile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2

Lucid电机定子6极72槽,专利:US20200127508A1

电机出线端结构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3

▲Lucid Air 电机定子结构(图片来源:公众号【调皮的JINX】)

  • 定子线圈采用8层W-PIN绕组:该工艺路线量产难度较大,看起来Lucid在这一块花了不少精力,是否具备量产条件有待后续观察;

  • 键槽配合:采用6个键槽与电机壳体相连,此方式简单、可靠;

  • 螺栓直连:三相出线采用螺母形式,与控制器铜排直连,省去了常规的接线座;

  • Busbar采用采用包塑的形式。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4

▲Lucid Air 电机三相连接(图片来源:公众号【调皮的JINX】)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5

▲Lucid_Air_Rotor_Fastener

电机转子结构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6

▲Lucid Air 电机转子结构(图片来源:公众号【调皮的JINX】)

  • 猜测两侧动平衡板通过类似铆钉的零件与铁芯相连接;

  • 转子两侧动平衡孔数较少,仅针对此台样机,转子初始不平衡量尚可;

  • 前后轴承室以子零件的形式分别固定在转子两端,与其配合的是转子支撑轴承;

  • 两个轴承室的外形形状不同;

  • 转子两侧各布置一个轴承,用于支撑内部行星轴;

  • 前后电机转子的表面颜色一白一黑;

  • 转轴为桶状中空结构,转轴内部布置差速器行星机构;

  • 冷却油通过减速箱输入轴进入转子内部同时润滑轴承,是否冷却铁芯存疑;

  • 转子甩油设计可能性不大。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7

无法言说的结构之美

中间壳体结构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8

▲Lucid Air电驱中间壳体结构(图片来源:公众号【调皮的JINX】)

  • 电机轴承的内圈与此处配合,外圈与上文转子轴承室配合;

  • 以花键形式与减速箱输出外齿圈相配合;

  • 与主壳体油道配合,并与油冷器连接。

旋变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49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0

定子导油环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1

▲Lucid Air定子导油环结构(图片来源:公众号【调皮的JINX】)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2

  • 入油口为主动冷却;

  • 减速箱侧齿轮/轴承冷却;

  • 周向均布的小孔,为绕组提供冷却;

  • 定子绕组仿形结构。

减速器部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3

▲Lucid Air前驱同轴行星减速器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4

▲Lucid Air后驱同轴行星减速器

变速器和差速器首次完全集成在电机内,构成单独的传动系统,既轻便又高效。同时,Lucid在其逆变器中使用高压碳化硅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特别是提高了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效率。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5

储油壳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6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7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8

油冷器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59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0

电控部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1

▲Lucid_Air_HV Connector plug_Plug wiring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2

Peter Rawlinson是Lucid Motors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官,并以他作为特斯拉Model S和Lucid Air的车辆工程师而闻名。

2009年加入特斯拉后,罗林森担任特斯拉Model S的车辆工程副总裁和车辆工程师。在此职位上,罗林森负责Model S的技术执行和交付,通过利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在三年内减少的限制来改善结构和生产。

Peter于2013年加入Lucid Motors,担任首席技术官,并于2019年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Peter Rawlinson:Lucid Air的外表比特斯拉Model S更紧凑,它更短、更窄、更低,实际上窄约43毫米。然而,它拥有更多的内部空间,特别是在后部。事实上,我们的内部空间比长轴距的S级梅赛德斯更多。我真的不认为这在网络上的一些照片中完全体现出来。当人们坐在里面时,他们经常惊讶地说:"哦,我的天哪,我没有意识到它会像这样好。我看到你们现在在做什么,这是非同寻常的。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以前没有人真正这样做过。

为什么这很重要,首先,更紧凑的汽车是更好的驾驶汽车。我喜欢驾驶它,这是一辆非常快的真正跑车,一台很棒的机器。它在城镇周围更具机动性,更可用。我开过一些这样的大型汽车 - 我们有一辆梅赛德斯S级作为基准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但它不是一辆真正令人愉快的驾驶汽车 - 它太大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3

从外网的评论来看,大家对于这款车还是很认可。「This is the high end electric luxury car. The real Tesla rival(这才是真正的高端豪华电动车,特斯拉真正的对手)。」

Lucid的CEO兼CTO,Peter Rawlinson是一个非常热爱三电技术的人,Lucid在油管上发布了视频展示了电池设计技术(官方Tech Talks讲座共10集),由Peter Rawlinson亲自来介绍电池系统,包含Lucid如何有做到高效冷却电池、电池控制等等。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对于品牌的宣传有不小的帮助。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4

不过Lucid要做豪华车,这个品牌建立的消费者认知是非常厉害的车,而不仅仅是非常厉害的电池和电机技术。

甚至,Lucid CEO & CTO Peter Rawlinson 说的一些言论引来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的关注。不管这个事件是不是 Lucid 「碰瓷」特斯拉,都从侧面说明:Lucid 让马斯克重视了。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5

总之,Lucid Air 足够亮眼。50 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除了特斯拉和保时捷 Taycan,终于有值得一看的对手了。

不过,还不能高兴的太早。对于 Lucid 来说,拿出产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量产交付才是更难的。正如 Rawlinson 说的那样:Words are cheap. We are nothing until we’ve got anything into production(放狠话很容易,但是在真正量产前,我们屁都不是)。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6

Lucid Air Dream Edition specs:

118 kWh usable battery capacity

  • 22 modules

  • 2170-type cylindrical cells (6,600)

  • >900 V battery system

EPA range:

  • Dream Edition Performance (19") - 471 miles (758 km)

  • Dream Edition Performance (21") - 451 miles (726 km)

  • Dream Edition Range (19") - 520 miles (837 km)

  • Dream Edition Range (21") - 481 miles (774 km)

0-60 mph (96.5 km/h) time

  • Dream Edition Performance (19") - 2.5 seconds

  • Dream Edition Performance (21") - 2.42 seconds; quarter-mile in 9.67 seconds @149.87 mph *on prepared track surface

  • Dream Edition Range (19") - 2.7 seconds

  • Dream Edition Range (21") - 2.74 seconds

top speed of 168 mph (270 km/h)

dual motor all-wheel drive

  • Dream Edition Performance - 1,111 hp (828 kW) and 1,025 lb-ft (1,390 Nm)

  • Dream Edition Range - 933 hp (695 kW) and 1,025 lb-ft (1,390 Nm)

on-board charger: 19.2 kW

fast charging at up to around 300 kW (about 20 minutes to replenish 300 miles of range)

参考资料:

  • 雪球【run_rabbit_run】《Lucid Air:电机》

  • 公众号 【调皮的JINX】《辨-电驱动技术—Lucid首席工程师谈三电设计》

  • 公众号 【电动新视界】《Lucid Air motor混合磁铁技术介绍》

  • 西瓜视频【大刘科普】《Lucid Motors电机技术独家揭秘!马斯克的噩梦?》

  • 汽车之家《特斯拉杀手?关于Lucid Air的核心信息》

Lucid电驱动技术全解析的图67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1 评论 收藏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