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

01

前 言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1

     产品脱碳这个现象,相信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都曾有遇到过。那么,对于脱碳过程的原理,您是否了解得很透彻呢?


     本期文章整理了“脱碳”这部分的理论知识,不管熟不熟悉,大家就当再温习一遍吧~

/////    

02

脱碳层的组织结构


      钢材在脱碳气氛中加热时,根据其脱碳程度可以分为全脱碳层与半脱碳层两类。


     当钢材表面碳被基本烧损,表层呈现全部铁素体晶粒时,称为全脱碳层。图1为共析碳钢全脱碳层的金相组织。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2

图1 共析钢全脱碳层770℃,125X


 半脱碳是指钢材表面上的碳并未完全烧损,但已使表层含碳量低于钢材的平均含碳量,如图2所示。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3

图2 共析钢半脱碳层950℃,125X


     脱碳层的测定方法见“GB/T 224—2019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中相关规定。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4

图3 GB/T 224-2019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对于结构钢、工具钢来说,表面脱碳是一种有害缺陷,它不仅使零件机械性能(硬度、强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等)下降,在使用中发生早期失效,而且由于脱碳层中存在着很大的残余拉应力,往往是加工过程中造成废品的主要因素,如表面淬火裂纹,磨削裂纹。仅对于某些硅钢片、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等才利用脱碳来改善材料的某些性能。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5

图4 沿工件外圆的弧形裂纹


     脱碳层的成分、深度及组织形态,与钢材的成分、加热时间、加热温度与介质条件等有关。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6

图5 不同含碳量钢在不同温度下脱碳层浓度分布


     图5指出不同含碳量的碳钢,分别加热到850℃、950℃保持不同时间表层奥氏体脱碳后碳浓度的变化。


     在加热时脱碳,使奥氏体内碳浓度(由内向外)连续的降低,如含碳0.64%钢在850℃加热,奥氏体碳浓度在0.64-b点之间连续变化。根据相律,当温度恒定时,不可能在该温度下使碳浓度连续地进入小于b点的α+γ=相区,只能以单相区形式存在,即在表层至内层分为为铁素体→脱碳的奥氏体→原始含碳量的奥氏体。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7

图6 脱碳层的结构

1-氧化皮;2-可见脱碳层;3-过渡脱碳层

4-过渡层;2+4-全脱碳层


 在强烈氧化性气氛中加热时,表面脱碳与表面氧化将同时发生,此时脱碳的结构参阅图6。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8

     在钢件表面自内向外为:基体材料→半脱碳层(过渡层)→可见脱碳层→氧化皮。实际上,在过渡层外的可见脱碳层(2)并不是真实的脱碳层,其中(4)脱碳层又被进一步氧化而成为氧化皮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实际的完全脱碳层应当是(2)层与(4)层之和。由于碳从表面定向地发生下坡扩散,全脱碳层的铁素体发生定向再结晶形成柱状晶粒,如图7所示。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9

图7 共析钢全脱碳层770℃,125X


     含碳0.6%钢可见脱碳层的深度与温度见图8。当温度超过A1点时,脱碳层深度急剧升高。当温度大于850℃时,由于钢的氧化速度急剧升高,并超过脱碳速度,从而使脱碳层的深度减小。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10

图8  含碳0.6%钢在空气中加热,温度与可见脱碳层的关系(停留5小时)


     在真空及中性保护气氛或介质中进行加热都可以预防表面脱碳。对于原材料及铸锻件则要求脱碳深度在允许的加工余量范围以内。

详解脱碳层的组织结构的图11

图9 真空炉


     钢制零件的半成品(精锻件)及成品发生脱碳后,可以在含碳气氛中加热,表面复碳碳势设置则取决于表面需要达到的碳势值。


/////    

03

结束语


     脱碳作为降低工件表面碳含量的一种方式,对工件的性能一般都是有害的。在生产上遇到这种现象时,我们都应想尽办法去解决它。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