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科普|驾驭风场,筑风为友:CAE风环境仿真技术驱动建筑可持续设计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建筑与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城市建设智慧化水平,发展智能建造”,对建筑能效与环境适应性提出了要求。[1]在这一背景下,建筑风环境仿真技术正成为优化人居环境、保障建筑安全的关键支撑。CAE风环境仿真技术,通过高精度数值模拟还原真实风场与建筑的相互作用,为建筑可持续设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图源网络
文件《建筑设计环境准则》明确要求建筑方案阶段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涵盖风环境对行人安全、能耗、自然通风的影响分析,并需提出优化措施,同时强调节能设计,要求通过仿真优化建筑布局降低热岛效应,提升室外风舒适性。[2]
“热岛效应” 图源网络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规程》文件,要求建筑群体布局长度超30米时,需设置通风过街楼,并应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手段对场地风环境进行模拟预测,完成模拟报告,据此完成规划设计。[3]
可见,CAE风环境仿真技术可在设计阶段精准预测建筑群风场分布,为规划布局与结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当传统风洞试验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的困境,建筑风环境仿真的优点在于:
(1)费用省、周期短、效率高;
(2)可方便探讨各种参数变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3)基本不受结构尺度和构造的影响,可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结构以及所处的环境,克服试验中难以满足雷诺数相似的困难;
(4)数值模拟的结果可利用丰富的可视化工具,提供风洞试验不便或无法提供的绕流流场信息。[4]
01 建筑风环境仿真的关键技术
1.流体力学仿真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通过求解控制流体运动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在计算机上对建筑物周围风流动所遵循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模拟。[5]在输入精确的地理环境模型、建筑设计模型(BIM)、边界层风速风向数据后,CFD可计算整个三维流场内所有点的关键物理量(压力、速度、湍流动能),输出建筑物表面的风压分布、区域内通风状况、行人高度的风速舒适度等关键设计参数。
CFD揭示了风力如何与建筑形态产生交互的最基本物理图像,是风环境仿真的基石。
Ansys Fluent 模拟描绘了格拉斯哥建筑环境周围的风向和气流
2.流-固耦合仿真
风不仅作用于建筑表面产生压力,更会引发结构振动(如高层建筑的摆动、幕墙的变形、桥梁的颤振)。流体力学仿真(CFD)仅能计算风力载荷,但要评估结构在这些时变载荷下的动态响应(应力、变形、稳定性、振动频率),则需要在CFD基础上耦合结构力学分析模块(如FEA有限元分析),这种多物理场仿真技术称之为流-固耦合仿真(FSI)。
流-固耦合仿真(FSI):计算流体域的流场压力实时作用于固体结构网格上,结构的变形或振动也反过来影响流体边界的形状及流动状况。
即在CFD模拟风荷载的基础上,将荷载数据传递至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建筑结构(尤其是柔性构件如幕墙、屋顶、索结构)的变形与振动响应;结构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周围流场形态,形成双向反馈循环。这种闭环反馈对于准确分析风致结构变形、振动疲劳乃至极端风荷载下的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6]
3.噪声仿真
气流经过钝体如建筑物、桥塔、风电机组时,会产生显著的空气动力学噪声(气动噪声或风噪声)。此类噪声源于复杂的流动现象,尤其是湍流及其相互作用(涡脱落、撞击等)。准确预测该噪声涉及复杂的技术路径:需利用CFD计算得到的非稳态流场数据(速度、压力脉动),作为声学仿真的激励源。通过求解声波方程(如线性欧拉方程)或采用声类比方法(如FW-H方程),模拟由湍流边界层分离、旋涡脱落、气流冲击等引起的噪声产生与传播过程。
4.疲劳仿真
建筑物在其全生命周期内会承受数万甚至数十万次风荷载循环作用。这种随机、往复、幅度变化的风致应力会对关键受力构件(如焊缝、螺栓节点、支撑结构)造成累积损伤,可能导致材料在远低于静力强度的应力水平下发生疲劳断裂。
疲劳仿真就是在结构响应分析(特别是基于CFD模拟得到的载荷谱)基础上,引入材料的疲劳性能数据(S-N曲线或断裂力学模型),对关键部位进行疲劳寿命评估。[7]
“建筑材料环境” 图源网络
02 CAE风环境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
1.抗震与抗风分析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流-固耦合(FSI)仿真,精确模拟台风、强风作用下的建筑整体及局部(如幕墙、屋顶)风压分布与风致响应。识别风敏感区域(角区、女儿墙),优化结构布置与阻尼系统设计,提升抗风安全性。
Ansys Fluent 中的分析显示了格拉斯哥建筑物周围的风速
2.通风设计优化
宏观尺度可针对建筑群体(街区、校园),微观尺度聚焦单体建筑布局,建立详细的CFD三维模型,输入当地气象数据。 结合不同风况(主风向、风向频率),精确模拟气流通过开窗或特定通风系统(如通风塔、双层幕墙风道)的路径与流量,评估通风效率、空气龄、污染物扩散路径。指导建筑形态与开窗策略设计、中庭设计、通风口布局、机械辅助通风系统配置,确保室内空气质量(IAQ)达标,尤其在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医院)。[8]
图源网络
3.疲劳与耐久性评估
基于风荷载时程数据与材料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运用疲劳分析算法(如雨流计数法)预测建筑构件(螺栓、焊缝、玻璃夹具)在长期风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与寿命,发现潜在的结构耐久性问题,并指导结构优化和运维方案制定,是实现结构长寿命与运营安全性的核心环节。
4.噪声控制优化
预测建筑周边及内部风噪声分布,识别噪声源(如百叶、通风器)空间分布,及其在风环境下产生噪声的声压级大小,评估其对周边敏感区域(如住宅、医院、学校)的影响。指导选用低噪声构件、优化几何造型(如导流鳍片)、设置声屏障,有效降低室内外噪声污染,提升声环境舒适度。
03 神工坊®应用案例
- 基于swOpenFOAM的智慧风场平台
某风电整机领域的头部企业,为实现对风场风机发电量的实时精准评估,对风资源分析的分辨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需要开展大规模的仿真分析。然而,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无法满足现场高效运作的需求。
基于SimForge™平台,该企业成功完成了仿真求解模块的高性能改造及部署,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提升了4.2倍。这一重要改进为风资源工程师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超过2000个风资源项目的设计和评估任务。
此外,该企业还依托超算平台,自主研发了风功率预报系统——孔明。该系统已正式发布并推广,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实用性,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应用。
从保障结构安全、延长建筑寿命,到营造健康舒适环境、降低运营能耗,CAE建筑风环境仿真技术为建筑师与工程师提供了驾驭风场、实现“人-建筑-气候”和谐共生的科学手段。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依托SimForge™高性能仿真云平台,让CAE仿真更高效地赋能绿色建筑规模化落地,提升宜居性与舒适度的同时,助力城市低碳转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2022].[EB/OL].
[2] GB 50016-2023建筑设计环境准则[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214767590.html
[3] 海南省 绿色建筑设计规程(2023试行).[EB/OL].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5523407.html
[4] 薛祖杰. 基于CFD的复杂超高层建筑双向流固耦合研究[D]. 重庆大学,2012. DOI:10.7666/d.y2152722.
[5] 赵彬,林波荣,李先庭,等. 建筑群风环境的数值模拟仿真优化设计[J]. 城市规划汇刊,2002(2):57-58,61. 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2.02.015.
[6] Kareem, Ahsan. "Dynamic respon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to stochastic wind loads."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42.1-3 (1992): 1101-1112.
[7] 罗然. 疲劳损伤后Q460和Q690高强钢力学性能研究[D]. 西南科技大学,2022.
[8] Blocken B.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for urban physics: Importance, scales, possibilities, limitations and ten tips and tricks towards accurate and reliable simulation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5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