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工业AI如何助力飞机设计

你坐飞机,每次起飞离地时空姐都会提醒你,收起小桌板,调直靠背,摘下耳机,打开窗户遮阳板……

经过漫长巡航,飞机要降落了。你电影还没看完,空姐又来提醒你,摘下耳机,收起小桌板,调直靠背,打开遮阳板......

1.png

你好奇了,为啥起飞和下降阶段管这么严?

因为起飞和下降最危险。起飞的3分钟和降落的8分钟,一直被称为“黑色11分钟”。尽管这11分钟相比总飞行时长很短,但这两个阶段的空难却占大半。

这可能不符合你的直觉:起降阶段飞机不高,都能看见地上的高楼汽车,这给我的感觉很踏实啊!

2.jpg

但实际上,从10000米往下掉,跟200米往下掉,能有多大差别呢?

起降阶段最危险,也正是因为高度低。

这两个过程飞行员要调发动机油门,要收放襟翼、收放机轮,还得小心撞鸟。一忙就容易出错,最关键的是出错之后调整时间很短,往下落200米就摔了。

从飞机角度看,构型频繁变化也会增加故障率。比如放襟翼放机轮,都可能卡滞。即使机轮放了下来,你仔细看飞机落地那一瞬间,滋啦一下冒白烟,跑道上留下黑乎乎的刹车印。

3.jpg

这哪是接触跑道,明明是冲击。

如此冲击下,飞机的腿——起落架压力就很大。除了几十上百吨的飞机自重,还有巨大的轴向冲击载荷、给飞机减速的水平载荷,以及因为侧风和飞机侧滑出现的侧向载荷。

4.jpg

研发飞机起落架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先搞清楚它受到的载荷。

载荷的影响因素可多了,飞机最大着陆重量、下降速度、航向速度、仰角、偏转角、轮胎刚度、轮胎和地面摩擦系数都要考虑。算下来,自变量有十几个。

简单说,就是用这十几个自变量,算出来起落架载荷。

现在的常用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包括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仿真过程遵循严格的力学定律以及材料特性,不但能给出结果,甚至还能展示计算过程。

5.png

代价是什么呢?慢。

分析过程要定义各种连接、定义力和接触,都是体力活,没法做快速评估。

与之相对,用天洑数据建模软件DTEmpower来计算起落架载荷就突出一个优点:快。

先做仿真得到一批工况数据,然后用DTEmpower的机器学习算法总结这些数据之间的规律,得到一个数据模型。

之后数据模型就能取代仿真,计算新工况了。虽然相比仿真,数据模型有点像“黑箱”,可解释性差一些,但它算的非常快!

机器学习原理不复杂,但以往实现起来却不简单。因为需要写代码,还需要懂机器学习算法,这往往是航空等机械类工程师的短板。

但天洑的DTEmpower就实现了超低门槛建模,堪称代码过敏者的福音。只需要拖拉拽节点,就像搭积木,做到零代码机器学习。

6.png

除了设计飞机起落架,很多工业场景都能和机器学习结合,提高设计效率。只要有数据,就能用DTEmpower。

很多人都在想:人工智能浪潮下,工业AI具体长什么样?

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天洑正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出自己的答卷。

7.png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