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研究从不同维度推进复合材料切削机理的认知:任满等学者聚焦SiCp/Al-Ti叠层界面的损伤演化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界面过渡区(厚度约5-15μm)是裂纹萌生的薄弱环节;李炳林团队则致力于提升力-热耦合模型精度,提出考虑颗粒-基体动态相互作用的修正本构方程,使切削温度预测误差降低至12%以内;滕龙龙等系统梳理了多尺度仿真方法体系,指出分子动力学(纳米尺度)-离散元(介观尺度)-有限元(宏观尺度)的跨尺度耦合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三者形成“现象揭示-模型构建-方法综述”的逻辑递进关系,共同凸显多尺度建模在破解复合材料切削难题中的核心价值——既能捕捉增强相颗粒的微观断裂行为,又可预测构件宏观加工质量,为工艺参数优化与刀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