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dynaform的设置问题

浏览:184212 回答:13
各位大侠:本在参照“美国工程技术联合公司出版的eta/DYNAFORM 5.5关于S形梁培训手册传统设置一节”做练习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压料圈行程高度,都无法保证压料圈与凸模位置水平一致,总是有高差0.382mm,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另外板料厚1mm,参照10%的间隙,上模凹模与下模凸模、压料圈之间间隙应为1.1mm,而此时板料为片体,是没有厚度的,这样做分析,板料就会在凸、凹模间隙里弯曲、起皱啊(虽然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实际情况是板料有厚度1mm而在dynaform里无法体现板料厚度1mm,只能体现板料片体厚度0)。这样做分析行不行呢?要是把上模凹模与下模凸模、压料圈之间间隙设为0.1mm再分析,是不是更好一点,虽然这样不符合实际情况而符合dynaform里的情形。请高人指点一二,本人不甚感谢!!!
111.JPG

还有,如果我要在仿真成形结果里看某一点的主应力在哪个方法,该咋看啊?在autoform里要看主辅应力方向在什么方向就很容易!
222.JPG
邀请回答 我来回答

全部回答

(13)
默认 最新
ray603
对于板料成形而言,Dynaform里面的单元设置是壳单元,是没有厚度的,因此采用的板料模型都是默认中性层进行计算的,中性层往上1/2个厚度即是板料上表面,往下1/2个厚度即是下表面。因此板料厚度也是体现了的。对于厚度方向上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变形,位移,应力,应变等都是通过中性层计算得到的。Dynaform传统设置里面板料厚度的选择在单元类型里面。
对于弯曲和起皱的预测,需要采用的模具间隙,可以通过
zhongwen 发表于 2008/9/2 12:55:00 请问此时定义板料到模具距离是指中性面到模具的距离还是板料表面到模具的距离?
2015年4月13日
评论 点赞
huangzixuan315
这个你多看看手册就行了
2013年4月23日
评论 点赞
wangguangy
学习了,各位分析得很好,向你们学习ê?!<:%?Rforums.caenet.cnÞ0%Ç)w@£
2010年3月30日
评论 点赞
dujunqing
学习了,各位分析得很好,向你们学习
2009年10月10日
评论 点赞
zlzqrxl
学习了,各位分析得很好,向你们学习
2008年9月19日
评论 点赞
yyy_003
有没有高人啊?:-| :-| :-|
2008年9月3日
评论 点赞
iamwill
呵呵。。。大家的回复都比较实用啊。
2008年9月2日
评论 点赞
littlestar
刚看了一下,你的模具间隙是1.1t,所以第一个图里面的模具没有贴合,在传统设置里面这是对的。计算应该没有问题。
2008年9月2日
评论 点赞
yyy_003
感谢楼上几位,道理我也知道一二。可是仔细看来你们的意见,我还是不明白。设置好的文件我上传让热心人帮忙看看。 :-|
2008年9月2日
评论 点赞
littlestar
对于板料成形而言,Dynaform里面的单元设置是壳单元,是没有厚度的,因此采用的板料模型都是默认中性层进行计算的,中性层往上1/2个厚度即是板料上表面,往下1/2个厚度即是下表面。因此板料厚度也是体现了的。对于厚度方向上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变形,位移,应力,应变等都是通过中性层计算得到的。Dynaform传统设置里面板料厚度的选择在单元类型里面。
对于弯曲和起皱的预测,需要采用的模具间隙,可以通过模型的偏置得到(如从凹模内偏置1.1t或凸模外偏置1.1t)。
2008年9月2日
评论 点赞

没解决?试试专家一对一服务

换一批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