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WB接触设置的问题

浏览:9029 回答:9

00.jpg

该机构是立着工作的,转子横着装进去。滚动轴承外圈和机构原先有很小的间隙,滚动轴承和转子跌落在机构上时,依靠切向摩擦力使其中几个支座 摆动 ,带动其他六个支座摆动,类似于联动,最终抱死轴承外圈。请问:我想做这个组合机构的模态分析,这六个支座和十二个销钉之间的间隙我该怎么处理?运用什么接触?其次滚动轴承和这六个杆的表面应该用什么接触形式?我尝试用bonded,结果一阶模态就超过2000Hz,不合理。我用无摩擦(frictionless),结果模态分析出现了奇怪的结果。诚心向有经验的大神请教!
01.jpg

邀请回答 我来回答

全部回答

(9)
默认 最新
宁宇航
还有,我觉得六个支座和轴承外圈的摩擦接触在模态分析里可能还会有问题,不过你先按这样来做,有问题再说
2015年4月2日
评论 点赞
宁宇航
先回答你的问题吧:1.好像proe导入的标准件装配体的确是没有特征的,只有简单的标识,不能对其修改;至于我说的圆柱约束,想想其实不对,轴承内圆柱面应该是固定的,和主轴是固连在一起的,主轴应该和机座是固连的。轴承外圈到是可以加载远程位移,只保留转动自由度。
2.个人觉得没必要,一个部件多个体那是在流体和热分析的时候才会用到的,对于装配体定义接触就行了,n个parts,n个bodies,不需要定义1个part,n个bodies。
3.内容是对的,其实你可以选择对称接触,就不存在问题了,就是可能运算慢一点,接触的结果不好解释罢了。
另外,对于这个轴承我还是有疑问的,滚珠和内外圈是什么关系,怎么定义的接触,怎么约束的滚珠的自由度。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你自己画一下轴承,自己装配,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displacement和remotedisplacement区别.jpg
2015年4月2日
评论 点赞
yulinshuijin
你的回复很细致,我逐句读过。。。我也会看看你其他的资料,谢谢!我的模型是运用PROE建模的,滚动轴承也是在PROE中调取的标准件,全部装配完成后导入WB的。有关转动副接触设置的部分,我明白你说的意思,我把接触设置部分如您所说修改过来了。此外,
1、你说轴承内圈可以加一个圆柱面约束,我试过发现没法选中轴承内圈,所以我用remote displacement替代了,只保留了转动自由度,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
2、另外,装配体导入WB的时候需要from new part操作吗?这个我一直没有搞清楚,毕竟我这个也是多体结构。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
3、两个接触的面进行接触设置的时候,有关contact和target的选择我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见【【】】内容):(不知道对不对,请您帮忙看一下)
【【 1.凸面 对凹面/平面.
应该把凸面定义为contact surface.
2.好网格面对粗糙网格面
如果两个接触面,一个网格比较细,一个网格相对比较粗糙,则网格好的面应该定义为contact surface.
这个反过来理如果你打算把某个面定义为contact surface,你应该把这个面的网格划分的细致一点.
3.软面对硬面
两个接触面,一个相对比较硬,一相对比较软,则软的那个应该定义为contact surface.
4.高阶单元对低阶单元.
我们知道,接触单元实际上是覆盖在要接触的两个实体或者shell单元表面的一层surface 单元.
如果两个接触面,其中一个所依附的实体/shell单元是高阶的,另外一个是低阶的,则应该把高阶的那个
实体对应的接触面定义为contact surface.
5.两个接触面中,如果一个面明显比另外一个面大,譬如一个面包围了另外一个面,大面应该定义为 Target surface.
以上几个基本原则,有时在选择的时候,是相悖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5年4月2日
评论 点赞
宁宇航
,这是模态分析的参考资料,还有接触的参考资料我也发过,你可以找一下,就不另发了。
2015年4月1日
评论 点赞
宁宇航

QQ截图20150401213441.jpg
关于非线性接触转线性接触的问题我是参考此处的,因为我主要是做接触,没有做模态分析,所以也是参考的。
2015年4月1日
评论 点赞
宁宇航
你是要做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么,如果是的话,那么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建立一个静态分析模块A和一个模态分析模块B,将A和B耦合起来,如图(即带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项目):
QQ截图20150401204609.jpg

,然后导入模型(装配体),在静力分析里加载约束,载荷和定义接触,求解;注意,只是对静力分析部分进行求解。如图,只进行编号1的求解。
QQ截图20150401205740.jpg
静力分析求解完成后,即编号1完成后,在进行模态分析的求解,即编号2的求解。这样的话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因为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是先后进行的,互不干涉。
下面再说静力分析里的约束和接触设置。你所说的“内圆周上的六个均布销钉和最后面的机座之间是一体建模的”,这是可以的,就相当于我上次所说的bonded连接了,没有区别;其次,六个销钉和六个支座接触关系应该是是摩擦接触或者无摩擦接触(如果你觉得有摩擦力就用摩擦接触可以的),因为销钉和支座之间一定是有切向运动的(其实不分离接触也可以有切向运动的,但是很小,具体多小我也不是很清楚,还是前两个保险);至于“外圆周上的六个均布销钉是用来连接六个支座和环形连杆”,它们之间的接触我这么想的,其实可以是一个bonded,一个是有摩擦或无摩擦,只要支座和环形连杆之间有相对转动就行了,即上面的销钉与支座bonded,与环形连杆摩擦或无摩擦接触,或者反过来都行(其实我想应该也可以两个都是摩擦或无摩擦的的,但是考虑到这样的话销钉就得加一个轴向的约束或者在上面的销钉帽底面与环形连杆上端面之间添加接触了,,免得销钉轴向没有约束,因为固连的话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个人觉得太麻烦了,还是不建议这个)。支座和轴承还是摩擦接触没有问题,不多说了。对于你说的“此外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会不会欠约束,还需要添加其他的约束吗”,我的想法是肯定要加轴向约束的,至于具体加什么约束,我没法说清楚,看你的轴承似乎内圈还和一个轴有接触连接啊,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在轴承内圈加载圆柱约束,只保留转动自由度就可以了;不知道你的轴承是否也是装配体啊,看着很复杂的样子,轴承自己的相关约束、接触等我就不多说了,想你应该自己清楚的。对于你说的“但是模态分析是线性分析,会不会算不出来”,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讨论的都是要做的静态分析里的内容,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而模态分析是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的,直接求解就可以了,在模态求解过程中,所有的非线性接触都会被自动转化为线性接触的,如bonded或者不分离接触,这个不需要操心;就说这么多,如果有疑问的话,请尽管提,能解决的我都会尽力的。
2015年4月1日
评论 点赞
yulinshuijin

朋友你好,先谢谢你的回复!!我是一个初学者。六个支座和轴承外圈采用摩擦接触很合理,但是模态分析是线性分析,会不会算不出来?此外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会不会欠约束,还需要添加其他的约束吗?我会尝试;内圆周上的六个均布销钉和最后面的机座之间是一体建模的(见图1),这六个销钉和六个支座之间我用bonded接触尝试过,有结果,但是一阶频率超过2000Hz了,不合理,用不分离我也尝试过,算不出结果,我会用bonded再试一次,转动副之间有切向摩擦力和径向挤压力,我认为也是用有摩擦接触;外圆周上的六个均布销钉是用来连接六个支座和环形连杆,以此实现联动的目的,这个接触我不是很明白用什么接触。。。希望能和你多探讨。
座子.jpg
1.内圆周销钉和座子一体建模
暴风截图2015412607875.jpg

2.模拟图(转子和滚动轴承过盈装配)
工作部件.jpg

3.联动工作部分
外圈销钉.jpg

4.外圈销钉细节图
2015年4月1日
评论 点赞
宁宇航
而且你的结果图很明显接触定义是失败的,都相互嵌入了
2015年3月31日
评论 点赞
宁宇航
你既然说了是依靠切向摩擦力使其中几个支座摆动,带动其他六个支座摆动,那么六个支座和轴承外圈接触当然要用摩擦接触啦,最终抱死轴承外圈应该也是靠的摩擦力吧;下面的六个销钉和定子间可以定义bonded,和六个支座的接触应该可以定义成无摩擦的,或者有摩擦的也行;上面的六个销钉都可以定义bonded,不行的话就用不分离接触;不知道你的六个支座的上下表面和定子、转子有没有接触关系,有的话应该可以定义成无摩擦的,或是有摩擦的,你自己决定。看了你的图大概就了解这么多,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还可以探讨
2015年3月31日
评论 点赞

没解决?试试专家一对一服务

换一批
    App下载
    技术邻APP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