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RC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pdf
基于MARC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
节选段落一:
基于 MA RC 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
李晓谦 李毅波
中南大学 ,长沙 , 410083
摘要 :综合考虑辊套与铸轧板的弹塑性变形对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建立了铝带坯双辊
连续铸轧过程的二维动态热力耦合计算模型 ;通过热模拟试验得出了纯铝高温流变本构关系
和接触热阻计算模型 ;在 MARC 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上开发了粘塑性材料本构用户子程序
U RPFLO. F 和接触表面传热系数用户子程序 U H TCON. F ;采用更新的拉格朗日方法 ( UL
法)进行分析 ,得出铝带坯连续铸轧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节选段落二:
519
基于 MARC 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 ———李晓谦 李毅波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铸轧板(变形体) 2.铸轧辊
套 (变形体) 3.铸轧辊辊芯(刚体)
图 1 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1 有限元模型
随着铸轧辊沿轴
线的转动 ,熔融金属被
冷却凝固并被轧制 ,如
图 1 所示。节选段落三:
图 1 还表
示了用 MSC1 MARC
进行仿真分析时所需
定义的接触体 , 为简
化计算 ,不考虑铸轧辊
辊芯的变形。为便于描述 ,图 1 所示网格远少于
分析时的网格。
基于 MA RC 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
李晓谦 李毅波
中南大学 ,长沙 , 410083
摘要 :综合考虑辊套与铸轧板的弹塑性变形对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建立了铝带坯双辊
连续铸轧过程的二维动态热力耦合计算模型 ;通过热模拟试验得出了纯铝高温流变本构关系
和接触热阻计算模型 ;在 MARC 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上开发了粘塑性材料本构用户子程序
U RPFLO. F 和接触表面传热系数用户子程序 U H TCON. F ;采用更新的拉格朗日方法 ( UL
法)进行分析 ,得出铝带坯连续铸轧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节选段落二:
519
基于 MARC 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 ———李晓谦 李毅波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铸轧板(变形体) 2.铸轧辊
套 (变形体) 3.铸轧辊辊芯(刚体)
图 1 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1 有限元模型
随着铸轧辊沿轴
线的转动 ,熔融金属被
冷却凝固并被轧制 ,如
图 1 所示。节选段落三:
图 1 还表
示了用 MSC1 MARC
进行仿真分析时所需
定义的接触体 , 为简
化计算 ,不考虑铸轧辊
辊芯的变形。为便于描述 ,图 1 所示网格远少于
分析时的网格。
基于MARC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pdf的相关案例教程
abaqus电池包热力耦合分析(附模型及分析流程)
hypermesh-abaqus加油口盖过开性能分析-含CAE模型和完整分析报告,判定标准。附件为分析报告文档,购买后可私信模型文件
基于dynaform和lsdyna进行热力-相变耦合分析(二)
其中热力耦合采用的是mat106号材料,分析中板料和模具均采用壳单元,只能看个大概趋势,温度场模拟的不准,且没有考虑相变; 热力-相变耦合模拟采用的是热成形钢,第一次做的时候采用的也是壳单元,模拟同样出现问题;遂采用实体单元,进行热压模拟。考虑了模具的传热作用,温度场和组织场计算结果更准确了。 总结:在进行热力耦合或者热力-相变耦合计算时,最好采用实体单元。用壳单元计算,只能
环形轴向工件连续驱动摩擦焊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初学案例
建立了刚体/塑性体接触的三维热力耦合连续驱动摩擦焊模型,用于计算环形轴向焊件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感兴趣的初学者可以参考学习,有问题欢迎交流。
基于MARC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pdf的评论1条
基于MARC平台的连续铸轧热力耦合分析.pdf的相关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