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

工程热物理、传热、燃烧、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流体机械、涡轮机械、制冷工程、热泵与空调、制冷工程等专业的问答讨论,以及视频教程、实例教学等学习资料分享。

专业资讯

动力电池加锰,下一个暴富行业丨新风向lite
这是一个动力电池抢钱时代。 锂电池造富运动刚开启,就已经有一大波上游公司股价涨上天。比如磷酸铁锂材料第二的德方纳米涨了7倍,三元材料第一的容百科技涨了4倍。 所以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值得重视。相比还在主流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已经蓄势待发。 36氪研究采访市场多方变量后发现,磷酸锰铁锂商业化的临界点确实已经到达。 产业链的每个位置都在尝试抓住商机,对于动力电池这一创新点稀缺、却又呈现需求向上的赛道来说
  • 我国在涡扇发动机领域不一定特别先进,但是它仅仅是发动机的一个子分类。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有好几项都是领先国际的。 以下几种中国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 一、世界首台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 90年代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的王振国教授带领团队研究超声速燃烧机理。于2015年突破全部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 同时段美国历时60年研究,于2013年才得
  • 导 读 制冷行业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8%,降低碳排放需要将氟代烃制冷剂的温室效应降低到现有水平的10%以内。弹热制冷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制冷技术,其利用了应力驱动记忆合金产生晶格相变时的制冷效应,具有零温室效应的核心特征,兼具高效、低振动等核心优势。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钱苏昕团队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剑团队合作,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弹热制冷冰箱,相比现有水平,紧凑性提升了26%,实现了9.2℃的制冷温
  • 现有的主流微型制冷系统按照其产生冷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蒸气压缩制冷、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和半导体制冷,不同制冷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1 微型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蒸气压缩式制冷是发展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冷方式,据统计,目前95%的制冷系统属于蒸气压缩式制冷。 优点:制冷量大、性能系数高和结构简单可靠; 趋势:换热器的体积大幅缩小,使得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微型化成为可能; 1

最新

最近也是项目需要,研究了一下空腔辐射,一直没跑通,今天终于跑通了,特此介绍鄙人的浅薄之见,还望利于大家研究。 以两个同心圆柱筒的空腔热辐射传导为案例进行仿真模拟,下面是总的步骤。 1、 首先建立一个二维轴对称的圆筒。 2、 定义材料属性,注意!必须要有这四个材料属性参数! 3、 导入装配体 4、 编辑分析步 5、 设置空腔辐射 6、 设置温度边界条件 7、 设置网格属性为热传递,划分网格 8、 设
Abaqus如何顺利进行空腔辐射模拟
聚合物粘结剂类型对锂离子电池用球形天然石墨负极热稳定性和辊压耐受性的影响(英文)
序 自德国尼古拉斯·奥托(Nicholas Otto)于1876 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火花点火式发动机以来,迄今已 124 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内燃机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已成为目前热效率最高、功率密度大、工作可靠、操作方便、价格低廉、高新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它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务个部门,多年来在水、陆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劲力装置中,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内燃机的
工程热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精华

文章
  • 0 引 言 在风冷热泵系统中,常采用节流阀与分液头配合作为制冷剂节流与分配机构,虽然节流阀具有较好的流量调节特性,并通过分液头使节流后低压气液两相工质分配至蒸发器各并联支路,但受分液头结构及布置方式、蒸发盘管阻力特性、蒸发器布风均匀性(或蒸发盘管换热均匀性)[2]等因素的影响,使蒸发器各并联支路气液两相工质分配不均,造成蒸发盘管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性能。Yang Zou 等[
  • 今天分享一个通过ABAQUS做的水壶的传热分析,包含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向低温部分转移的过程;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流动介质传递的过程;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材料】钢/陶瓷【网格】DC3D10【接触】茶壶和盖子之间的传导2.对流3.热辐射【设置绝对零度+Stefan-Boltzmann常数】【边界条件】【预定义温度场】【后处理】
  • 发动机概述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而发动机的动力则来源于气缸内部,发动机气缸就是一个把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动能的场所。 发动机 可以简单理解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巨大压力推动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把力传给曲轴,最终转化为旋转运动,再通过变速器和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上,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剖视图 发动机分解图 发动机类型 汽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是以汽油作为燃料的发动机。由于
  • 换热系数是传热过程(包括淬火过程以及加热过程等)数值模拟中的关键参数,所以获取准确的换热系数非常重要。表面换热系数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反传热法,是利用试验测得材料内部及表面不同位置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通过求解导热微分方程获得综合表面换热系数。 本次案例是利用DEFORM中的反传热模块来求得淬火过程中的换热系数。 在使用反传热之前,需要利用热电偶测得试样淬火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冷却曲线。本次模拟案
  • 引言 本文为2021年8月25日西莫电机论坛第46期在线研讨会精华整理版。 主讲老师: 顾俊(苏州舜云工程软件有限公司仿真技术经理,曾从事前舱热管理仿真相关工作、动力系统CFD仿真及热管理相关工作,负责舜云科技动力系统模块的解决方案研发及推广工作,完成汽车行业多个头部企业的飞溅润滑及热管理分析技术移交工作;7年汽车工程领域仿真与设计经验) 主要内容: 1.油冷电机冷却结构的多样性 2.不同CFD热
  • [摘要] 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对某车型汽车发动机舱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车发动机舱冷却模块和进气格栅组成的“前舱”回流现象明显,热源局部高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布置密封导流通道、冷却模块倾斜5°、冷却风扇中置及采用双冷却风扇4 种优化方案,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在进气格栅与冷却模块之间增加密封导流通道,空气流量提高明显,经过散热器的空气
  • 摘要:以某新能源汽车的7叶片的冷却风扇为研究模型,通过STAR CCM+软件中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其进行定常三维数值计算.首先进行了网格数量的无关性验证;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冷却风扇内部流场压力与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叶片个数参数对冷却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转速的工况下,当冷却风扇静压相同时,随着叶片个数增多,其产生的流量越大.在冷却风
1月1年总榜